最新一期《奇葩说》,辩题是“父母提出要和老伙伴一起去养老院,我是该支持还是反对”。
马薇薇说,我做儿女的时候,要求自己做最好的儿女;我做父母的时候,要求自己做最好的父母。所以我绝不在做儿女的时候,期待父母为我做什么。
……
年轻的时候,从来没想过他们会离开的问题。刚刚考上大学,也恨不得报一个越远越好的城市。直到身边开始听说他们的父母离开。
有一位朋友,四十岁的姐姐,她妈妈六十多岁,一六年查出肺癌,到广州做化疗。潇洒习惯的她,开始每周来回奔波广州的日子。周五到高铁站,坐三个多小时动车,再转地铁到中山附属医院附近的落脚处,周日晚又从广州奔回汕头,继续上班。她说过去生活平静快乐,每年都可外出旅游,现在压力陡增,发现很多事情,无能为力。
从前单位的领导四十多岁,他父亲生病,半年后走了。他请了三天假处理父亲后事。回来工作,一切如常,他面对的又是一堆理不完的公事。去他办公室,看到他在查公司的请丧假流程。
还是一位好朋友,父亲一五年底体检一切如常,过完年后查出肝癌。于是他一六年一整年的工作便是奔跑各大医院,找专家会诊,出方案,术后复查,定期复诊,看片,对比专家意见。幸而一切顺利,父亲手术后恢复良好,他今年放下工作,带父母坐邮轮外出旅游。
有人算过,如果一年只回家两次,此生与他们相处的时光,你们一同喝早茶,坐在客厅里看电视的次数,也只能以两位数计算了。
……
孝顺是个太轻易的词,轻易到天经地义,理所当然,他为我挡过的风雨,她为我受过的委屈……我们从来不怀疑孝顺这件事。
可是它又如此沉重。
沉重到,奔赴远方求学,工作,生活,甚至在陌生城市落地生根的你,每次想起家中渐渐老去的父母,都有一阵心酸泛起。
每次想家,我都打开《舌尖上的中国》,听《初》。
我在远方,很多的岁月。多到离去经年,再见已不识曾经的小街小巷,明白屈指可数的年岁里,父母老去的速度,快过巨变中的北上广深。我来不及看清,他们已多了皱纹。
我难过的时候,想起一些温暖的画面,无非是夏天傍晚,天气好的六、七点钟,和妈妈吃完晚饭,一起在田间小路遛狗,分享一些彼此生活的琐事。
回不去的家乡,节假日永远无高铁票的回家正方向,分离两地的儿女父母。巨变时代撕扯的不仅是城市,还有两代人的心。
我们谈过很多异地恋,歌颂了许多异地爱情的伟大,可是从离开父母开始,学习独立生活之后,这一生最长的异地恋,刚刚拉开帷幕。他们永远在微信和电话里说没事一切很好,你也在这头努力让一切看上去没问题。
……
追求自由的生活,不与父母一同居住的轻松自在;
他们老去,彼此生活在一起,日子久了相看两相厌。
看起来,这道题似乎是无解的。
如果可以选择,在相看两相厌,和对他们去养老院生活表示支持之间,我还是宁愿与他们在一起,相看两相厌吧。
毕竟,这一生太短,树欲静的故事太多,还是,别发生在自己身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