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慢慢发现,这个世界总会有一些人,不管你做什么他们都会看衰你。
前段时间报名了一个英语阅读每日打卡的活动,到现在已经坚持了将近快20天。按道理这完全是我自己的事情,每天读完后就是在朋友圈打个卡而已,影响不到任何人。
但上周却发生了一件让人不愉快的事情。在单位吃午饭时,恰巧和几个同事坐在一起,平时并不熟就是遇见打个招呼的关系,可那天他们却对我格外“热情”。
“看你每天学习英语很勤奋啊!”“可惜在咱们这样的单位、城市学啥都没用呦。”“真羡慕你这么闲,我每天要忙死了!”“你有那么多时间怎么不去考公务员啊?!”
面对这些人的殷勤关怀,我真想说一句:“关你屁事!”
我当然听得出他们话语中的隐射,无非也就是想说干嘛每天要瞎折腾,专门弄的自己和别人不一样。
可对不起,像你们那样每天行尸走肉的活着,我实在做不到。
02
这让我不禁又想起2年前开始写公众号时,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
有的人告诉我你现在写作是浪费时间,不如多学学人情世故;有的人和我说写作能挣上钱吗?挣不上钱你还不如去干微商;有的人一脸认真的开导我说,看你写作天赋也一般,回头是岸;当然,还有的人在背后骂我文艺狗,装X,等等。
但当我写作了2年之后,积攒了总共上万读者,并开始受到很多出版社邀请合作后,这些声音慢慢消失了。
当然,更多的原因是我现在根本不在乎别人怎么看待我做的事。
在舒适区呆着固然安全,但同时也意味着你就要随大流,放弃自己的思考,在一条看不到尽头的长队中浑浑噩噩的等待着自己的终局。
不,你要跳出来,哪怕做一个别人眼里的小丑。
03
之前看过一本书名叫《人在弥留之际的五大憾事》,是澳大利亚的一位临终关怀护士所写,其中有一条是:“我希望能过属于自己的人生,而不是按他人的期望生活。”
可惜的是,大多数人走过一生,蓦然回首,才发现自己这一生都活在别人的眼里和期望里。
想想也是,从小到大我们都被灌以一件事情是否“有用”而去选择,学奥数有用,因为它能让你当数学家,学画画有用,因为它能让你成为艺术家,学书法有用,因为一手好字能让你在高考里加分。
可学这些东西是否有用?我不置可否,我只想说如果一个人从小就以是否“有用”来衡量自己的人生,在模仿他人的道路上摸爬滚打,那么他怎么可能做自己,做不了自己怎么可能活的舒服。
如果你天生是感性的人,就不要模仿他人的理性;如果你天生是率真的人,就不要去模仿他人的事故。永远不要拿别人的地图,找自己的路。
04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从30岁时就开始坚持跑步,每天至少都要跑上10公里,有人就说村上的成功源于他的自律。
可村上春树却在他的自传中《当我跑步时我谈些什么》说:
“不管全世界所有人怎么说,我都认为自己的感受才是正确的。无论别人怎么看,我绝不打乱自己的节奏。喜欢的事自然可以坚持,不喜欢怎么也长久不了。”
简单的来说就是因为村上春树是因为热爱才去坚持,而非相反。
那么,我们该怎样判断自己是否对一件事情热爱呢?有一个方法可以一试,叫做“心流”。就是看你在干这件事情时能否感到忘我,甚至感受不到时间的存在。
就像村上春树说的:喜欢的事自然可以坚持,不喜欢怎么也长久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