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其实有很多空闲时间,并不是没时间写,也并非没有灵感。
可是,突然之间,我就是不想日更了。
原因在于,我发觉最近阅读的量太少了。很多时候因为工作忙,晚上还要忙着日更。属于阅读的时间少得可怜,甚至完全没有了。
而这,并不是我期望的。长期以来,我都奉行阅读先行,可是现在,似乎偏离了轨道,颠倒过来了。
前段时间收录于微信读书里面的《灿烂千阳》,差不多半个月了,一直都没时间看。
今天,突然翻到了这本书,遂打开阅读起来。没想到,我一下子就被书中的情节吸引住了,迫不及待想要一口气读完。
但是,我心里又想着今天的日更还没写,不时也要想着今天的日更主题,究竟要写点什么。就这样矛盾着,读书也无法全身心投入。
这样一来,心里突然想着干脆今天断更算了。不写日更,沉下心来好好阅读一下。一味地只顾着输出,却没有输入,缺乏有效的阅读,终将会导致无灵感来源,无话题可写。
偶尔断更虽然无妨,做起来也相当容易,或许还会因此感觉轻松不少。然而,始终还是会心有不甘,也不想在自己一直坚持得很好的日更路上留下遗憾。
放下容易拾起难,我以前也曾体验过,偶尔的一两次断更,对别人可能没什么。可是对于我来说,有可能就会就此永远放下。
对于凡事只有三秒钟热度的我来说,能长期坚持做一件事确实相当不容易。简书日更,是我有史以来做一件事坚持时间最长的一次。
最近在很多简友的文章里,看到大家都说想要放弃日更,因为累,因为无话题可写,因为觉得即使坚持或许也会毫无结果……
我也同众多简友一样,不止一次想要放弃。突然之间就不想写了,没有理由,就是单纯地想要偷懒一次,让自己放松一下。
可是,每当此时,我会想到自己当初定的目标,以及对自己日更千字的要求。我会心有不甘,于是,一次一次战胜了自己的惰性,坚持到了如今,日更挑战第98天。
还有两天我就可以点亮日更100天的徽章了,关键时刻可千万不能掉链子,我还得继续挑战我的极限。
为了更好地输出,让文章更有深度,具有可读性,阅读必须先行,也必须重视阅读。以后即使再忙,也必须给阅读腾出时间。
今天,我读了卡勒德·胡赛尼的另一本小说《灿烂千阳》。
之所以选择阅读这本书,一来是因为被书名所吸引;二来是源于对他的第一本小说《追风筝的人》的喜爱。
《追风筝的人》阅读已久,但书中善良而又坚强的哈桑的影子,依然在脑中挥之不去。他那句对阿米尔深情的呼唤 “为你,千千万万遍”,至今还萦绕在耳边。
《灿烂千阳》是美籍阿富汗裔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第二本小说,因为《追风筝的人》爆火的原因,出版之前即获得极大关注,2007年5月22日在美国首发,上市仅一周销量就突破100万册,赢得评论界一致好评,被很多评论家赞誉为“超越《追风筝的人》的伟大作品”。
这本书与他的前一本小说《追风筝的人》一样,讲述的也是一个关于爱的故事,两个阿富汗女人的不幸遭遇。
主人公玛丽雅姆是阿富汗一个有钱人的私生女,她的母亲只是她父亲家的一个佣人,被占有后生下了她。之后,母女俩被父亲的三个妻子赶出了家门,父亲将她和母亲安置在乡下的一间破旧的泥屋里生活。
玛丽雅姆的父亲每周四都会来看望她,每当这个时候,她都特别期盼。如果父亲稍微晚来一点,她就会焦虑不已,担心父亲不会再来看她。
在玛丽雅姆的心中,她天真地认为父亲是爱她的,每次都会带礼物给她,还带她去钓鱼,哄她开心。殊不知,这一切都是父亲为了赎罪而为。
15岁生日那天,玛丽雅姆不打算要其它礼物,她希望父亲带她去他的电影院看动画片,同他父亲的其余10个孩子一起看电影,甚至还想与父亲住在一起。然而,她不知道的是,这些都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
后来,父亲没有在约定的时间来接她。为了见到父亲,她不听母亲的劝告,独自一人下山,来到了15年来她从来没有到过的城里。
在一个车夫的帮助下,她找到了父亲的家,鼓足勇气敲开了父亲家的门。可是,父亲明明在家,却避而不见,让她挨饿受冻地在门外呆了一夜。
被父亲的司机送回小泥屋的玛丽雅姆发现,担心从此失去她的母亲在绝望之下吊死在屋前的一棵树上。此时的玛丽雅姆特别后悔及自责,觉得是因为自己的离开导致了母亲的自杀,这份愧疚让她久久不能释怀。
之后,在父亲三个妻子的设计下,才15岁的玛丽雅姆被迫嫁给了40多岁的鞋匠拉西德,一个控制欲极强却又极度重男轻女的男人。
从此,玛丽雅姆在喀布尔这个陌生的地方,开始了噩梦一般的生活。
今天,我就暂时看到了这里,本想一口气读完的,想着日更还没开始写,只得不舍地放下正读得津津有味的书。即使在写着这些文字的同时,我心里都一直惦记着玛丽雅姆的命运。
《灿烂千阳》仍旧承袭以情动人的细腻描写,叙述温婉柔和。同《追风筝的人》一样,故事情节特别吸引人,对人物内心活动的描写相当细腻,情节跌宕起伏,曲折坎坷,让人有忍不住想要一口气读完的冲动。
这本书确实值得一看,推荐给大家,感兴趣的话不妨拿来一读。
就此,今天的日更依然坚持了,并且不知不觉间还写了两千字。
看来,日更仍然要坚持,阅读也不能落下。两者兼备,这种感觉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