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从小到大的端午节都是在外面买粽子吃,知道粽子是用竹叶包裹,用糯米做的,但是自己没有动手包过粽子,不清楚粽子是如何从糯米变成可口的粽子。
今年的端午节,孩子们吃到了自己亲手包的粽子,体验了自给自足的自豪感和成就感。
这些都要感谢我们志愿者多贤书院人文组的负责人张老师和各位老师家长们的大力支持,才能促成这次活动的成功开展。
张老师在端午节之前就早早策划好行动方案,和大家商量开展端午活动。
端午节前,张老师首先在群里分享关于端午节的来历,教育孩子们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重要祭祀节日。
端午有三天假,我们平常都是小长假第一天读经典课程,因为有孩子去宝鸡参加比赛,所以活动有变化。
小长假第一天,老师家长和小朋友们一起在老区采摘粽叶,采摘粽叶的时候,虽然大家都去的比较早,八点集合,但是太阳很厉害,大家都被晒的满头大汗,还是一起完成任务。感恩所有的老师和家长孩子们。
晚上在多贤书院包粽子。老师带领家长孩子们学习包粽子,最小的孩子5岁多一点,最大的12岁,每个人都很努力的学习包粽子。
孩子们的小手很能干,虽然粽叶不听话,还是努力的把粽子包漂亮一点。大家一起比赛,看谁包的粽子比较多,虽然偶尔有人调皮,但是孩子们基本都在认真的包粽子。桌子上是义工提前泡好的大米和红枣,洗干净的粽叶还有已经包好的粽子,其乐融融的气氛像一家人。
第二天在家煮粽子,准备第三天给老师送粽子,教导孩子尊师重道。
第三天孩子们和老师家长一起采艾叶,这个过程比较顺利,一会儿时间就完成任务。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孩子带着自己亲手包的粽子送给自己的老师和小伙伴们。
生平第一次收到我的孩子亲手包的粽子,我第一次有了为人母的骄傲。我的孩子们长大了,在老师的教导之下,知道孝顺父母。
加入多贤书院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加入多贤书院还是源于去年冬天我们的一次志愿者活动。
参加“爱在继续 寒冬不冷”志愿者活动的时候注意到我们的志愿者领导很特别,因为他给我们布置作业,要求我们志愿者活动结束后在总结会上分享:我们今天慰问的贫困人家,因为什么致贫?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可以帮助到他们?
这是一个认真负责的志愿者领导,一个有思想有思路的志愿者。
希望自己能与他有更多的沟通,所以通过朋友推荐认识他——我们的志愿者活动领导张老师。感谢推荐我们认识的杨小弟,是他帮我打开一扇新的志愿者大门。
原来我们本地志愿者活动不但有常规的扶贫送温暖活动、爱心送高考活动,还有一个志愿者人文小组——多贤书院。
老师们自发组织为孩子们教导朗诵经典《弟子规》、《孝悌三百千》、《论语》等。我仿佛终于发现自己的组织,我迫切的想要加入,想要和大家一起学习。
第一次去多贤书院,是周六下午两点的时候书法家魏老师带领孩子们练习书法,张老师建议我也一起学习。虽然笔墨不通,但是我还是高兴的写完一张纸,尽情的呼吸着笔墨书香的味道。
当天晚上的家长学堂,我担心自己带两个孩子去影响大家上课,所以没有过去,一直很遗憾。
直到第二周的周六带孩子们一起感受经典朗诵课程,孩子们和我一起爱上了这个地方。当天晚上征得张老师同意,我带两个孩子参加家长学堂。
第一节课是国学中医讲堂,主讲内容是小儿推拿按摩,教家长用中医简单的实际推拿按摩照顾幼儿。第二节课是《论语》,我们跟着老师一起朗诵,一起学习。久违的课堂氛围感觉特别好。
从此以后,每周的周六我都和孩子一起白天上经典课程,晚上参加家长学堂。
转眼半年过去,我越来越喜欢多贤书院。这是一个“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书院,这是一个大家共同带领孩子学习经典的优秀学院。
重要的是,每个人都用自己的力量支持书院的发展。最重要的核心人物张老师,他几乎把所有的事情都考虑周到,每件事安排的严丝合缝。
如果说这份志愿者的事业是用心来做的话,张老师做的是鞠躬尽瘁。
他把自己几乎所有的业务时间都用来维持多贤书院的运转。每周六上午8:00-12:00经典课程,下午2:00-4:30书法课程,晚上7:00-9:30家长课堂,他都全程陪同。
每一次活动的策划和实施,只要不是加班,他都会亲力亲为。
在公益志愿者这条路上,一直用心前行。为了经典诵读这个种子在周原大地上生根发芽,他一直全身心的发扬、宣传传统文化,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影响身边更多的人关注并学习传统国学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