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我观摩了一节初三年级的英语课,这节课上,执教的老师运用了多种信息技术的手段加持课堂,电子白板、十二学平台、麻吉星高效互动教学系统以及学生人手一个电子平板。信息技术手段可谓是五花八门,让人眼花缭乱。
作为麻吉星的教学顾问,看完课后,我的第一个疑问是,这节课老师采用麻吉星教学系统进行截屏投票的目的是什么?
麻吉星教学系统旨在帮助教师全面、实时收集学生作答数据,清楚“看见”数据背后的判断与思考,进而制定适合的教学策略,达成精准教学的目标。
我们回顾一下这次课堂上的场景,老师让学生在本节课的几个重点句型中挑选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进行投票,老师调出统计图后,让选择A的孩子自己读第一句,选择B的孩子自己读第二句,以此类推。然后孩子各自读完了自己选择的句子后老师就结束了这个环节的教学。
我觉得这么操作很明显课堂是为了技术而技术,或者说是老师为了展现麻吉星的投票功能,而没有真正的考虑到如何与本节课的教学相结合。这个环节的教学目的如果就是想让孩子读一读的话,老师不如取消投票的环节,组织班上所有学生一起把选项里所有的句子都读一遍,这样,我觉得同样可以达到目的,而且更节约时间!
第二个疑问是,老师为什么要采用拼图法?
很明显,这个班级学生平时的上课应该是很少进行小组合作训练,这也导致本节课小组讨论没有落到实处,组内一般就只有一两个孩子在说,其他的孩子完全没有参与,学生没有养成组内表达的学习习惯。最后环节的拼图法,老师在事先播放了三个短视频,也就是三种不同的学习情境,然后让学生投票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情境,再根据学生的选择重新进行分组,比如选择1的学生组成新的小组,因为每个情境选择的人数不一,导致重新组合的小组人数也不一样,甚至出现了几个孩子因为不够人组队而被排除在小组活动之外的情况。课堂显得很混乱,当然这个活动的后续,老师除了让孩子们独立书写自己所选择的情境外也没有安排小组内的交流,所以,这个阶段的拼图法几乎没有意义。
毋庸置疑,信息技术的加持能让课堂看起来更活跃,更高效,但教学并不一定非得靠先进的技术手段,重要的前提是扎实的理论基础!所以,课后,在和老师讨论的环节,我给老师推荐了王绪溢博士的著作《数字时代的学与教——给教师的建议40讲》,相信这本书,一定会让走在信息化教学路上的老师们少走很多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