喓喓(yāo
yāo,昆虫叫声)草虫(蝈蝈),趯趯(tì,昆虫跳跃的样子)阜螽(蚱蜢)。
未见君子,忧心忡忡。
亦既见止(语气助词),亦既觏(gòu,通“遘“,相遇)止,我心则降(安定)。
陟彼南山,言(语气助词)采其蕨。
未见君子,忧心惙惙(chuò chuò,忧愁不安)。
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说(yuè,通“悦”)。
陟彼南山,言采其薇(一种野婉豆,嫩苗可食)。
未见君子,我心伤悲。
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夷。
草虫喓喓叫,蚱蜢振翅跳。久不见君,我心不安。想象见到你,两情依依,我心才安。
登上南山,采蕨菜。久不见君,我心忧凄。想象见到你,两情款款,我心喜悦。
登上南山,采摘薇菜。久不见君,我心伤悲。想象见到你,两情款款,我心欣慰。
在诗里,我们看到一位思念丈夫的妇人。
“觏”的本意指相遇,这里暗指男女情事。《易》曰:“男女觏精,万物化生。”从“既觏”二字,应该是已婚。古人淳朴质直,对于男女情事并不晦言。一个“觏”字,可见幸福的最大满意和快乐。妇人想象着见到夫君,丙情依依,共渡鱼水,以解相思饥渴,为此感到幸福心安。
《毛诗序》说:“夫妻能以礼自防也。”朱熹《诗集传》说“诸侯大夫,行役在外”,此诗是“其妻独居,感时物之变”,以诗表达思念之情。《毛诗序》的评论总不脱诗教,给人感觉像伪君子,不如朱子的说法更符合人性。
诗歌不就是一个妇人思念丈夫和她的心理活动吗?她的心想她男人,她的身体也想她男人了。但人家古人写得不低俗,而是以风景起兴,早草、秋风、南山、野菜等,触景伤情,不见心上人,不觉伤怀;想象着和他美好的相见……全诗情景交融,动静相宜,人与景浑然一体,充分表现出妇人的爱情之美丽和浪漫。寥寥数语,思情尽现。
蝈蝈叫,蚂蚱飞,秋天过,秋草动,雁南飞,触景伤情,思远人,登高望远,心心念念,切盼他早归……
蝈蝈蚂蚱们都在恋爱,在秋日里干柴烈火一般,惊动了整个世界。独守空房的女人见了,怎么不忧伤?她想他,徘徊瞻顾,心里难安;她登上南山,多想一眼看到郎君,但眼前一片寥阔,更增她惆怅。她已经好久没见到他了。都说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更何况是好多个日子呢?她的思念化为与夫君相见的美好想象,想象着相见的喜悦与激情,所有的思念和饥渴,都将化为满足和幸福。
登高以解忧,但思念更甚;采草以移情,但他的影子重现。才下眉头,又上心头。心里是他,眼里万物也是他。没他的日子很难过,只期盼他归来,她才幸福心安。
又是一个痴情的留守女人!触景生情,人之常情。眼前的景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心里那个人。她心里只有她,她以身相许,把心给他,把身子也给他,一生都给了他。
说起来,女人的心事,不论古代现代化没啥区别,都是围着男人转。尤其是婚后的女人,她会自觉地依附于自己的男人,男人就是她心里的依靠和寄托。是个女人就这样,与女人强不强没有关系。女人天生是爱情动物,她需要爱,愿把一生献给男人,为她留守。有爱情的滋润和稳定的幸福,女人会呈现出她作为女性的最大美丽:安静、温柔,纵使外面多么热闹,她也不为所动,只欣赏眼前这个男人,安于自己的小日子,只愿做他的幸福的小女人,丝毫不问世事。
不只古代,就是现代,还有很多女人,也安于并向往这样的静好岁月,把自己的幸福和快乐寄托在男人和家庭之上。但是,时代变了,男女感情也有很多变数。古代女人不幸的就是选择太少,一生等那一个人。现代女人选择倒是多了,但是因此更产生了新的不安全感。
大多数女人,如果男人一旦离开她,她的心里就难免发慌——她的寂寞无以打发,她的心没有寄托,甚至不知所措。究其原因,一是女人天性软弱,需要男人的爱,需要男人陪;二是她的内心除了男人没寄托,没有自己喜欢的事情做,没有自己的爱好和圈子。
如果有个男人让你一直能小鸟依人地依靠、能给你静好岁月当然是你的幸运,如果你的男人移情别恋、始乱终弃呢?大部分女人就诅咒男人没良心,骂着骂着自己成了怨妇,却很少理性地寻找原因。事实上,很多女人受伤的根本原因,不是因为男人变坏,而是因为她的软弱和对男人的依赖。
女人要想摆脱对男人的依赖,唯一的办法就是战胜天性之软弱,让自己强大起来,不必依靠男人也能很好地活着。当女人真正强大起来,不仅不必依赖男人,摆脱情感的纠葛,也会对男女感情变得更加豁然、淡定。对于男人和幸福,她的态度是顺其自然。(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