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阳光好的出奇。不是那种温暖明媚而又惬意的,是真的穿透力强十分刺眼的。我坐在桌前常常被晃的睁不开眼。所以说当你拥有一样东西的时候你总是会看到它的缺陷,这算不算人的劣根性之一呢。今天才不是要说什么大道理,今天只想说一样东西。
菜市场。
我有一个陪伴我长大的菜市场。并不是说我真的就是在里面长大的,而是说它在我长大的这个时间段里出现了一阵,这会儿回忆起来,还有一些想说的片段。
其实我并不知道它是什么时候、以怎样的形式建立起来的,好像在我最初的印象里,它就一直在那里了。这个开始也没必要怎么深究,并不是所有事物的来龙去脉都要搞得一清二楚明明白白的。
我上小学的时候,必须要从这个菜市场穿过去,每天要打两个来回。这个时候走最边的那条道就可以,没必要进入菜市场。这条道上都是一些小门面,一个挨着一个。
左手边第二家是卖米线馄饨夹馍的,紧接着下去是家馒头店,笼屉一层一层的垒上去,几乎与屋顶一般高了。有时我被分配了买馒头的任务,运气好的时候,正好赶上这次的蒸熟。那个卖馒头的女人站的高高的,将最上面的盖子揭开,一股子白花花的蒸汽轰的一下冒出来,然后她再取上几层垒到台面上来。那些个白馍馍,一个个胖嘟嘟圆滚滚的,正等着被围成一圈的众人带回家呢。
这排下去还有家老旧的书店,他们家好像是好几间连着,门口常常推些新进的资料习题之类的,里面被书塞得满满的货架一排又一排,偶尔进去过几次也觉得拥挤的很,又匆匆的退出来了。
收尾是家卖鱼的。两个方方正正的水池子里装了好多鱼。我是最不喜欢鱼腥味的,每次都屏住呼吸快步走过去,也就没多看几眼。
右手边有两三家文具店,还有家小小的书店。文具店可以说是学生时代最爱去的地方了,以前追求些好看的样子,左挑右选的,文具盒里要塞得满满当当的才行。什么红笔蓝笔黑笔彩笔的,都要准备齐全了。还有林林总总的大本子小本子,都默默的在心里安排好了它们各自的作用。现在就简单多了,一根笔用完了换上笔芯又当新的一样用,没差别的。书店也去的多些,买的无外乎是杂志和参考书习题这些,没什么特别的。
等到上了初中高中,虽然不是上学的必经之路了,但每天几乎也光顾了这条小道,常去的也还是那几家店。说起来这条道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菜市场,顶多是个附属品吧。
从这条道开口处向右一拐,走上几步,就算是进入真正的菜市场了。里面是一排排砌好的台子,大家都把菜整整齐齐的码在台子上,等着顾客来挑选。买菜我没有什么研究,也就不多说了。
刚进来的那排有家做点心蛋糕的,以前我常常吃一种方方正正的,口感就像现在蛋糕最下面那层一样,软软的,微微甜的东西。我也从来不知道它叫什么,去了一指就好。现在那种好像做的很少了,也没吃过比那家做的好吃的。可能人总是爱给记忆中的东西加分,不知不觉中就把很平常的东西升华了,其实真正的味道或许早就忘了。
还有一家卖香油的,整日整日用机器在那里磨,经过那片摊子的时候,香油味似乎是迫不及待的往你鼻子里钻,周围的空气好像都搅和成了那股子味道,这可能是我不怎么喜欢香油味的原因。
口口上有一家卖扯面的,就是面条一根根摆好放在盒子里要你自己回家扯开的那种,她有一个大大的案板,就在那里揉面擀面,来来回回。后来没有了,只剩机器压的了。
有一天晚上我在家里,很晚了,(可能也没有很晚但是天很黑)还听到了楼下菜市场那边放的音乐声,多半是那家旧书店放的,老板常放音乐来听,可能是为了吸引顾客吧。就在那样漆黑的夜空里,有着动听的旋律,一首一首的。这个片段现在回想起来也觉得很美,是一种寂静的美,无人打扰的舒适感。
后来,菜市场拆了,原来的那些店阿卖菜的阿,都搬到了不远的另一处地方,格局却是完全打乱了。如今这片地上的楼房都盖起来了,我却不由自主的想起以前的那条小道,和那个蓝色的顶棚下吵吵嚷嚷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