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翻《时间之书》,突然萌生了一个念头,想花点时间将自己的家传菜写成一本食谱,把家中三代人的烹饪、口味、食物的故事都记录下来。每个家族都独特的味觉传承,家的味道多半就是妈妈饭菜的味道,乡愁就是一醋一盐的想念。记得每年回家最惦记的就是妈妈烧的菜,爸爸煲的汤,奶奶烧的肉,姥姥做的新疆菜。每次回来还会连拿带拎,储存在冰箱里就速冻住了乡愁。
自己不经常烧菜,因为不喜欢油被加热的味道。最多的是在休息的时候煲汤,家中利用率最高的就是那个紫砂汤煲,一煲热汤,再加上从冰箱里刨出来的从家乡带来的食物,便是丰盛的一餐。高原的香辛料总是铆足了阳光的热烈,多民族聚居地的混合烹饪方式总能让食物有惊艳的好味道。把这样的食物与人一同记录下来,写成的食谱,即能当做故事来看,又能防止这些好味道消失在我的手里,日后来了兴致还能照样做出一桌家宴,款待诗与远方的心和苟且的胃。
这次回家吃到了据说是奶奶年轻时最拿手的焖肉,遗憾的是回去晚了,没有看到烹饪的过程,听奶奶说要早上天亮前宰杀羊羔,用回族的刀法,肉不过水,只泼酒加香辛料上锅焖,大大的柴火灶只要整木不要细柴,只用酒与羊羔肉本身的水分慢焖2个多小时,再具体的细节我要问过奶奶仔细记下来,沙漠地区缺水的烹饪方法,让肉吃起来既不像煮也不像红烧更不像烤,酥嫩滑口,没有多余调料的味道,只是带着乳酪味的肉香。这样用心做出的一餐,也不辜负这只小小的羔羊~
常年离家,偶尔回去没次都能察觉到老人的身体渐渐力不从心,是时候将她们一辈子围着锅台转的点滴记录下来,那些凭靠手感进行的烹饪,那些口口相传的技艺,那些因食而起,因味而终的故事,值得花时间细细记录,像本书一样,被手手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