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岗村是全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对于这一见证脉动之地,自己早已心向往之,可是一直没有成行。近日借着行走安徽的机会,便和朋友一起直奔风阳。
进入小岗村,坐上观光车,尽管车外骄阳似火,但是想到马上能够深度参观大名鼎鼎的小岗村,便觉得心旷神怡。
观光车沿着乡村大道徐徐向前,只见路边开满了农家乐以及卖特色农产品的商店,令人目不暇接。步入纪念馆,一块巨大的电子屏幕,展现出当年小岗村18户农民签字按手印的景象。
1978年11月的一个冬夜,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签下如是契约:“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18岁。”
当年他们冒着犯罪的风险,是为了能有口饭吃,不再挨饿,不再心慌,他们当时也不会想到,自己迈出的田地承包到户的第一步,竟然成为一个标志,一个桥头堡,一支进军的号角,像三月里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
纪念馆真实全面地反映了大包干的形成过程,大包干带来的变化,以及各级领导、媒体、友人对小岗的关心和支持。馆内分为主展厅、多功能厅、附展厅、餐厅等,主展厅由《决择》、《追梦》、《关爱》三个展区和大型群雕《十八颗红手印》以及实物展台、展柜组成,真实再现了当年大包干从酝酿到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
走出纪念馆,我们又去了当年签字的地方“当年农家”。走进茅草房,昏暗的房内只有一张破床和一张破小桌子。
在这里我仿佛看到了18户农民当年签字按手印的景像。当年的茅草房已成为了历史,如今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小岗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离开小岗村,我的思维似乎还停留在那按满手印的纸上:贫穷不可怕,怕就怕有等待施援的思想或依赖,只有主动去改变,去改革,就能走向富裕。
这是我参观小岗村后写的一篇文章,登在今天的《姑苏晚报》副刊旅游专版上。
我之所以告诉大家,想说你的每一步努力都会有收获的。就像我老同学著名作家蒋坤元所说:
成功只有二步,一是起步,二是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