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让我感触最深刻的一个讲座是河南省模范教师任明杰老师讲述他作为特岗教师的故事。
任老师在贫困乡村任教时,面对教室漏雨、教学设备匮乏、学生基础薄弱等现实困境,没有被条件限制困住脚步,反而把生活中的一切都变成了教育资源:用田间的蔬菜教学生认识植物生长规律,借和学生一起做饭的过程讲解数学中的分量换算,通过指导学生拍家乡的风景培养观察力和表达力……这种“无物不可教,无处不可学”的思维,打破了“教育必须依赖完善硬件和标准化教材”的固有认知。
更重要的是,他始终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兴趣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教学活动。比如发现学生喜欢玩魔方,就顺势引导他们研究魔方的几何结构和转动规律;看到学生对短视频感兴趣,就教他们用简单设备拍摄家乡故事,既锻炼了技能,又增强了对家乡的认同感。这种“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教育智慧,让我深刻意识到:教育的核心不是外在条件的堆砌,而是教师能否敏锐捕捉学生的需求,能否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学生可感知、可参与的具体体验。
这部分内容让我明白,作为教育者,与其抱怨环境不足,不如主动挖掘身边的教育价值;与其追求形式上的“完美教学”,不如扎根学生的真实生活,用创造力和同理心搭建起知识与成长之间的桥梁。这种思维方式不仅适用于教学,更能迁移到班级管理、家校沟通等方方面面,让教育真正回归“育人”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