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孤独,所以写字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动物和人的根本区别是,人具有思考的能力,每个人的思考都不一样,不同的思想在一起会碰撞出新的火花,但前提是碰撞在一起。

在没有碰撞之前的每个人思想都是孤独的。

因为知识很多,触点很多,即使大家爱好相同,都喜欢运动,或者都喜欢文学,也不见得就可以碰撞。

因为运动有打球,跑步,骑行还有爬山等等,文学也有纪实,诗歌,散文等,喜欢的作者也不一样,而作者古往今来,古今中外的作者何止千千万。

而更现实的是,假使我们是找作品,运动或者人生中一些大事找人分享,绝大多数还是找的到的。

恰恰是那些无处安放,不值一提的小情绪,还有看文章或者视频时,那被轻微或者猛然触动的泪腺,不知道找谁言说。

因为你不知道谁看过和你一样的场景。

而没有看过,没有感知过的,不足以引起胸腔的共鸣。

那种已经自己被触动却不知道和谁分享的瞬间是孤独的。

我之前看过一部很好看的纪录片,叫《唯有香如故》,里面的每一集我都非常喜欢,但是里面尤其喜欢的是《如梦令》和《浪淘沙》。

如梦令里面讲的是李清照改嫁又主动离婚的内容,我能读得懂李清照想要的,真诚,自由与互相尊重,但我也读得懂张汝舟想要借李清照的名头扬名以及觉得自己脸上有光,所以他不能容忍,他是被休的那个。

浪淘沙讲的是著名的乌台诗案,看到了新旧两派的矛盾激发,激进派想要把复杂的各种税收法令统一,以摧枯拉朽之势完成变革,改变疾弱的现状。

但是保守派觉得这方法太激进,百姓无法适应,会弄巧成拙,里面苏轼给王安石举了一个十分生动的例子,说上好的沉香木本来需要的周期很长,才可以卖上好价钱,可是他年年要交税,没有办法,就只能缩短他的周期,试他变成很次的沉香木,这是改革要的结果吗。

有的人家就一个壮丁,为了照顾年迈的父母还有年幼的孩子,不得不把自己弄残而逃避服役,这都是苏轼路上听来的例子。

但是王安石又能怎么办呢,可以不打仗吗,不打仗要上贡,国家有钱吗,还是要割地?一次凑凑也可以,但是下一次打仗呢?

这家不出人,那家也有法子逃避,那国家怎么办,没有国哪里还有家,没有自愿就只能强制。

当时看的时候,我很想很想和人分享这个nice的节目,还有这里面的思想碰撞,然后带着这份内心的荡漾,我开始微信圈找人,猛地发现我不知道和谁分享还有讨论。

一时间就有点落寞还有孤独,找不到可以共鸣的人。

我还想说每一次的新旧派改革,都有很多相似共同之处,就像中华民国时候的新文化运动,还有五四运动,改革是激进还是要保守,不革命,不激进不太能唤醒我们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民国应该是人民的国家。

我们要不要抛头颅,洒热血,虽千万人吾往矣。看《觉醒年代》真的让我无数次感动和落泪。

我更加知道那个时候的艰难,我们从几千年的封建思想觉醒,到了中华民国,但是国家的路在哪里?

互助论,无政府主义,马克思主义,哪个才能救中国,彻底摆脱封建思想,自己建设自己的国家,我看着陈独秀,李大钊,鲁迅他们的思想痛苦,我也很难受。

又超级超级感谢他们找到了马克思主义,经过那么多革命前辈的努力,唤醒了很多国人,也让资本主义意识到东方雄狮的觉醒。

我们走上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虽然列强依然对我们虎视眈眈,处处卡脖子,可是我们只能靠自己。

现在文化入侵是很严重,但是外面的文化也在走出去,渗透很厉害,可是我们最了解自己的历史,还有中庸的思想,自强不息的精神。

没有人可以交流的我是孤独的,但是书中的内容还有人物是丰富的,立体的,多彩的。

唯有读书和写字可以让我找到更多知己。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