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八项规定以破竹之势涤荡党内外沉疴积弊,为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写下生动注脚。如今,随着全党上下深入开展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不仅是作风建设的再深化,更是新征程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宣言。
规矩是管党治党的第一道防线。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规矩是起约束作用的,所以要紧一点。”这份“硬规矩”的确立,不仅在于条文本身的约束力,更在于传递了执政党刀刃向内的决心——作风建设没有“弹性空间”,唯有以刚性制度压缩权力任性的可能,才能让纪律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八项规定以小见大、由表及里的治理逻辑,深刻印证了“世间事,做于细,成于严”的辩证法。这种将纪律挺在前面的治理智慧,为新时代党的建设提供了重要启示:唯有从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入手,以具体制度回应具体问题,才能让作风建设真正落地生根。
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形式主义的“虚火”、官僚主义的“官气”、享乐主义的“惰性”、奢靡之风的“浊流”,归根结底都是理想信念的“总开关”出现了松动。近年来曝光的典型案例显示,不少违纪行为往往始于对“一顿饭”“一张卡”等“小节”的麻痹,最终演变为突破底线的“大祸”。这也警示我们:作风建设既要紧盯“四风”新动向,更需以学习教育筑牢思想根基。当每个党员干部都能把“慎微慎初”内化为行动自觉,作风建设的堤坝才能坚如磐石。
作风之变,映照的正是共产党人“永远在路上”的清醒自觉。今天的中国,深化改革要啃“硬骨头”,推动发展需涉“深水区”,作风建设更需保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巩固“不敢”的震慑,也要完善“不能”的机制,更要激发“不想”的自觉。当各级领导干部主动发挥“头雁效应”,当普通党员坚持“把职责摆进去、把自己摆进去”,八项规定精神就能转化为干事创业的持久动力,持续擦亮“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金字招牌。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持之以恒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既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更是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的根本保障。以“严”的基调正风肃纪,以“实”的作风为民造福,我们党必能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续写作风建设的新篇章,赢得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