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左右,遇见了彼得圣吉老师的《第五项修炼》,每一项修炼都深深的触动到我。系统思考,当时看得似懂非懂,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杠杆解的部分。现在回过头再看,是埋下了一颗种子。
12年-17年,工作上尝试了各种角色,行动力极强的我,事儿做了不少,书也读了很多。但在17年左右,当工作和生活中面临一些复杂问题时,突然间发现,原来的那些成功的经验,看过的那些书本上的知识似乎都没有太奏效。深刻反省了一下,原因有两点:
- 做得太多,想得太少,思考的深度、广度和全面程度都不够。
- 书读了太多,读的时候觉得好有道理,热血沸腾。很多知识并没有内化成自己知识体系的一部分。更不要说,从知到行,感觉差了好远的距离。
17年,偶然获得彼得圣吉老师的老师的一本书《系统之美》,又逢邱昭良博士的新书《如何系统思考》面世,跟着卫红,一路又重新开始学习系统思考。一方面是想要通过系统思考整合已有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也是想要能够更好的解决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学习过程中,逐渐意识到。原来问题的核心不在于书读得太少,也不在于事儿做得不够或者思考不够多。而在于我的认知系统的等级太低。原有的认知系统好像就是Win98,不断学习新知识的我,就一直在往这个系统上安装不同的app,app装了许多,却因为受系统的限制而导致app的运行并未达到预想的效果。而系统思考就好像一个工具,可以帮助我不断去刷新我的认知系统。这样每天所接收到的信息和知识可以进行的快速整合。
另外一个更意外的收获在于,在学习系统思考的过程中,我慢慢的遇见了未知的自己-去聆听,去慢慢感知自己的心智模式。
任何一个人的行为和想法都受限于她的心智模式。而每个人因为其成长经历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心智模式。不管是CLD图,还是冰山模型,都是感知系统心智模式的很好的方法。
当我不断去聆听,不断去感知我的系统时。系统里那些更深层次的东西,也会慢慢的浮现出来。前几天跟欣妹儿聊天,说起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
如果离开我们的团队,离开我们的公司这个平台?那我自己是谁?我还有什么样的价值?
一切似乎又会回到最初的那两个问题上:
- 我是谁?
- 我一生的工作是什么?
在此之前,我花了太多的时间去和别人相处,去了解其他人,这一年,可以把注意力更多的收回到自己身上,与自己相处,去感知和认识自己,也慢慢学会了爱自己。
这一年多的时间,身边发生了很多的事情,我也在用心去聆听我这个系统,女儿这个小系统,家庭的小系统,团队、项目、公司、社会……这些系统又有什么样的有趣的变化发生呢?带着这样的感知,无论外部系统如何改变,真实而勇敢的跟随自己系统的声音,踏实过好每一天,便足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