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28感谢昨天的自己

昨天傍晚接到张校长的电话,我欣然接受。那一刻,我知道,我又要迎接新的挑战了。

昨天晚上理清思路后上眼皮下眼皮就开始打架了。知道人在瞌睡情况下工作效率是最低的,于是索性睡觉。

今天上午起床后,又逼着自己坐在了电脑旁,可是,光一个讲座的开头折磨我了半天。心理学上的首因效应,在生活上是有的。是啊,什么样的讲座开头才能激发听者的兴趣呢?思来想去,等想好后,一个上午的时间又快过去了。

中午我们四家人一起聚餐。可我哪儿有心思啊!一吃完饭,我的瞌睡也上来了,只好又去睡觉了。一觉醒来,已经是下午三点了。是时候该努力了,再不赶活儿,明天的任务姐完不成了。我对自己说。

于是,继续开始准备稿子。

思路已经清楚,开头已经搞定。中间的事情基本都是由我的故事串成。而我的故事在哪里?全在我曾经的记录里。所以,先打开我的简书,一篇篇复制粘贴也需要的故事,再用合适的语言把故事与故事自然地过度串联。终于,凌晨时分,两万字的讲座稿终于完成。

那一刻,我感谢曾经的自己,感谢自己曾经无数次的坚持,如果不是以前那么多的记录,今天的稿子再给我三天也完成不了。

已经不止一次享受到记录带给我的方便,这也成为我坚持记录的动力。

管建刚老师说,有一本书《再加10%:从平凡到卓越》。一个老师要从“平凡”走向“卓越”,那“再加”的“10%”是什么?记录与反思。一天工作8小时即480分钟,每天“再加10%”即48分钟用以记录,记录与反思当天教育的喜悦、烦恼、小失败、小智慧,记录三年,从“平凡”走向“优秀”,再记录、反思五年,从“优秀”走向“卓越”。回想自己这四年走过的路,尽管记录还不算专业,可在别人眼里我已经称得上优秀了。

管建刚老师的金句——

天天记录、反思,天天惦念着教育,思考着教育,于是对教育有了“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牵挂。没有牵肠挂肚的投入,不可能有“妙手偶得之”的灵光。

我发现了一个伟大的真理:只要拿起笔来,教育中的“事故”到了笔端,一个个“事故”都转化成一个个吸引人的“故事”。从“魔鬼”到“天使”,写作与反思就这么神奇。

一路做一路读,一路思一路写,你会发现教育理论与自己的教育实践有了相通点、共振点;你会发现,理论专著的阅读一点也不枯燥,一点也不无聊。

“当你变老了,你的身材越来越短,而你的故事却越来越长。”

当我们老了,记忆不再慷慨地帮我们提取脑海里的故事,那么打开你的记录本,那里藏着一个又一个故事,那些故事的厚度足以让我们日渐老缩的身体恢复到年轻时的模样。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觉察日记 - 23 事件背景:我决定再招聘一位资深HR,下午和目前的年轻下属沟通了这个决定,对方表现出了各种不开心...
    Lily_5f8d阅读 1,456评论 0 1
  • 你给我时间,紧紧相伴,给我不怕孤独的平静。
    Yano_阅读 2,361评论 0 0
  • 今年,2018年,刚刚过了自己的30周岁。近期大范围流感,家里一直号称铁球的小歪歪也是在最后关头难逃一劫,雪上加霜...
    菋莹阅读 1,573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