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乡的童年》是一部探索其他国家教育之道的纪录片。我看了芬兰的教育后感叹:如果这世上有天堂,一定是芬兰。
芬兰位于欧洲,人口550万左右,是目前幸福指数最高的国家。这么不起眼的一个小国家,却在PISA结果(国际学生能力评估计划)中多次荣登冠军宝座,教育领跑全球。
芬兰的母亲地位非常高,有长达三年的带薪产假。第一年领全额工资,第二、三年领80%的工资。
中国的母亲没有生育价值。作为职场妈妈就业普遍遭受歧视,很难进入管理层。而作为一名全职妈妈又没有安全感。
像我这种本科毕业在家带孩子的母亲,被无数人质疑为“不务正业”。在某些人眼里我是一位没有创造财富,只知道伸手要钱的拖油瓶。
假如我在这个时候离婚了,孩子不会归我,因为我没有经济来源。财产能得到多少,全看老公的良心(因为他可以转移财产)。但是老公的负债(哪怕是赌债),离婚的话我有责任承担一半。所以现在很多女性喊出“不婚不育保平安”。
芬兰对孩子的教育环境非常重视。每一名新生儿每年都会收到政府免费寄来的“百宝箱”。逛博物馆是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博物馆的门为了方便孩子攀爬,都是设计成高高低低的斜坡。芬兰对于孩子吵闹非常包容,因为这是孩子们的天性。
中国的公共场合都是希望孩子安静和遵守规则。对孩子的吵闹零容忍。前段时间有一则新闻《男孩路边踢球砸中女子,竟被她男伴一脚踢飞》中评论里点赞最多的是:揍得好!就是下手太重了。可见大人们对孩子多么苛责。还有一部分人认为不该在路边踢球,可是整个大环境考虑过孩子了吗?
就拿我们小区来说,2600户,再怎么着,至少有1000个孩子吧!
小区有一个篮球场,但是没有矮一点的篮球架,而且大人们一来打球,就把孩子赶走了。有一个游泳池,只开暑假两个月,水深最低一米。可3岁的孩子身高才一米。有一个乒乓球台,没有足球场。
孩子们玩的地方只有滑滑梯,还有一个闲置的游泳池(水干了,小孩子在里面踩单车玩。)
东莞的很多幼儿园操场还不及政府大楼停车十分之一大,孩子要分批出来做早操。拥有足球场的学校屈指可数。公共场合的洗手池很高,极少为孩子考虑过。而且整个东莞几乎没看到什么美术展,哪怕有,也是需要安静的。
芬兰对老师的选拔极其严格,最低学历是硕士,还要通过心理测验,必须要有爱心。每年申请到师范大学读书的人要刷掉九成。
国内的老师待遇低,要求也低。以前中专毕业就能当幼师,这几年才改成大专。管你是好老师还是坏老师,只要拥有教师资格证几乎就能教一辈子。
芬兰平时没有考试,不排名,不竞争,唯一一次大考是高考。平时上课比较自由,混零教学。上课可以吃零食,随意走动,质疑老师,没有标准答案,也可以去户外上课。课堂重要启发孩子思考,激发孩子的创造力。
老师说假如有位孩子不喜欢数学,但他喜欢汽车,那么老师就会把数学安插在汽车里进行教学,类似于私人订制。学校师资力量平均分配,最好的学校是离家最近的那一所。
国内的师资力量严重不平衡,集中在市区。上课要求孩子坐姿端正,听话,讲礼貌,不能随意走动。大考三六九,小考天天有,天天讲竞争,答案只有唯一,家庭作业一堆。把所有富有创造力有个性的小朋友磨平棱角,变成普通的一员。喊了这多年的“素质教育”,但骨子里还是“应试教育”。家长们觉得学校的教育环境还不够恶劣,再来一招雪上加霜“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
东莞今年中考的普高录取率降至54.65%(28420/52000),(注:这里的录取率,未计算不在东莞中考的初三毕业生。)随着外来人口的不断增加,以后上高中会更难。
芬兰人对孩子不能使用肢体暴力及语言暴力,讲究平等。
国内讲究孝顺,对孩子暴力是常有的事。哪怕是把孩子打死了,也就坐几年监狱。国内经常出现老人摔倒讹人事件。主流媒体的声音是要孝顺,要感恩,要尊重老人,道个歉就可以了。
当一个人还是孩子时被压抑天性,不准吵闹,否则会得到教训,老了却可以倚老卖老,为所欲为,不需要付出代价,这是什么扭曲的价值观?
芬兰人的幸福指数来源于内心丰盛,他们极少攀比,路上没有什么奢侈品店,他们去做一件事情是因为兴趣。
国内奢侈品店生意火爆,因为国人的幸福指数来源于我过得比你好。本来自己赚了100万很开心,一旦得知邻居赚了1000万,完了,友尽!国人做事情是为了赚钱。据我观察,我身边很少有过得快乐。大家虽然物质丰盛,但内心匮乏!因为你再怎么努力,总有人比你有钱,比你有才,比你有闲……
现在都2019年了,主流的教育还是“驯兽派”,认为对待孩子就该严加管教,否则孩子就会变坏。前段时间《废掉一个人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他用喜欢的方式 长大》在朋友圈疯传,连这种垃圾文章都有10万加的阅读量,国内的教育真是任重而道远啊!
作为两位孩子的母亲,我能做的,第一:对学校做得不合理的地方提出建议;第二,努力赚钱,把孩子送到更好的学校,享受更优质的教育资源;第三,在家里创造一个“爱和自由”的环境,任由孩子调皮捣蛋,“胡作非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