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启程前,反复确认书籍是否带上,有点儿像小学生第一次上学前的那种小小兴奋。和欧一起出发驱车接敏,路上聊得太投入,竟然开过了路口。
中午参加了敏的家宴。敏一大家子聚会,好不热闹!敏妈妈很郑重地给我们仨敬酒,祝我们这一次旺苍学习愉快!
下午近四个小时的车程,敏开了三个小时,我轻轻松松地就开到了目的地,昨天晚上因为要开长途车而失眠简直没有必要。
旺苍的东道主们实在太热情,太用心,把这一次近似于公益活动的共读会务做得无可挑剔。
晚霞很美,晚餐很香,晚上的分班见面会很欢乐。大多数人都是第一次见面,可是都像是见过了很多次的老朋友。大家的情感没有阻隔的原因之一在于大家对于共读阳明心学的向往吧。
早上拍了集体照,收不收意味着
共读框架:阳明心学的背景-心学三变-良知与致良知-立志与诚意-精一与惟精-知行合一与事上磨-四句教和格物致知-为学之道
共读形式:导师引领+全体共读+分组研讨+评价复盘
共读过程:朗读+专家点拨+研讨
共读要点:阳明心学的背景
导师导读前提示:不同的人讲阳明,重点不同,有侧重于个人经历的,有侧重于儒家经典的。本次解读特点,整体领会,抓住重点概念解读“致良知”“知行合一”“心即理”。突出和教育的联系,与生命与自我的联系。读书是为了走进经典,走进这人,听他在说什么,而不是自己说什么,警惕区,借阳明说自己。要明白指月之手和月亮的差异,显现背后的月亮,老老实实原原本本扎扎实实地读,让知识显现。共读可能会遇到的困难:一是无体系,语录体较多,没有整体理解,容易迷失在细节。二是不了解对话的时代和背景,他说对话的朱熹,背景是《孟子》《大学》《中庸》三是文言文,本身有难度。首先背景引读:儒家自孔子始,孟子延续,董仲舒时代被官家承认,宋朝提防武将,重视文官,文化发展高峰,军事疲软,文人兴起。儒家学说系统整理成为官学。朱熹解读时达到哲学程度,产生差异。程朱理学与阳明心学各有各的价值。
《序》最重要的两句话:脱弃训诂和条理的眼光,直透大义,反向自心;不挣道统不闹门户,不辨异同辨是非。
重要概念1:理学,指程朱理学,兴盛于宋朝,又称宋学,道学,关注的根本问题,世界的本质是什么?西方哲学书籍《苏菲的世界》,关注的世界是什么,即本体论,西方,原子,水等。中国有三论:气本论;理本论(程朱理学);心本论(陆王心学)
重要概念2:对太极的一种阐述,无极,即推到最源头动静阴阳五行变化,中国古代哲学认为:世界变化是从无极-太极-阴阳-五行—乾坤-万物生的路径。关注易经中的万物之父和万物之母
重要概念3:仁(孔子学说核心)、诚、敬
前人讲世界的本体,两种观点:源于物,从无极到有级;源于心,心外无物。两种观点都在探究世界本源,后期分化两种观点,即物而格和反求诸心。前者是程朱理学,与现代教育教学联系较紧密,把教育原理推敲清楚明白,如教育学,心理学,大概念,大单元等等,一点点细分,再加起来,一旦贯通,表里精粗贯通,看起来没有问题,实则有大问题。后者是陆王心学。
重要概念4:变化气质。其来源于无极与有级,气质好,有形体的,有精神的。变化,是变习惯,变思想,如新教育的十个好习惯。
气质之性,人人都有,地域不同,各不相同,形体与环境结合。善反之,自我反省,上升到天地之性。变化气质,就是从气质之性变化到天地之性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天性,自然和天结合,先天的,不是人能选择的。性命,命是先天,性是后天,性命是先天和后天的结合。遵循本性做事就是道。
成长分两类,绽放自我与改变自我,都对。李镇西老师就是绽放自我。按照本性做事,活得舒展。郝老师,改变自我,要修炼吾心。现实生活中,我们要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五十而知天命,向内理解自我,向外理解世界,确定性与不确定的统一为命运,道是永恒的,不变的,看不见。道是无,无生有,道生出理,就是道理。理有天理与地理,人与人之间是伦理。“道理”永恒与变化的结合,是有无的结合,辩证相生。
三类人:生而知之者,学而知之者,困而知之。困而知,就是通过栽跟头得来的。
学到什么标准——气质变化。修身养性都是变化的方法,要常学常习。
重要概念5:良知良能,从孟子而来,不用学就有知。“四心”(羞恶之心,恻隐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就是良知,如同西方所谓的超验。王阳明的良知,生而就有,为什么要致?良知虽然生来人人都有,但容易被遮蔽,昔日习心未除,有私心。所以要诚敬功夫,坚持下去,把私心除掉,建立新的习惯。
重要概念6:未发之中。什么是人心不得有所系?看到……想到……,就是有所系。内心有一种挂念,看见……我要……;看见……不要……还是没有放下。无所系,就是内心没有什么斗争,不会去想或者不要……系的是私心,杂念,妨碍成为大我的那些事物。如写作难,老是忘记,睡觉前的对抗,就是有所系。随时写,不需要提醒,没有写作就不会休息,不会忘记。就达到无所系。
没有表现,就符合天理,是中庸的观点“未发之中”,中庸之道不是不偏不倚,恰到好处,不是乡愿,不是老好人,而是自然而然符合天道。
重要概念7:静以修身。修身对内。内圣外王。人人皆可成圣,修身向内看纯度而不是多少轻重,与成就没有关系,岗位不同,纯度可同。要“减”,为学日益 为道日损。以金子为例,减杂质,提纯度。有损才能有增。教师成长,专业发展为学日益。职业认同就是道,谈减法,职业认同感越强,专业发展越好。
重要概念8:敬,慎始敬终。敬以直内,义以方外。需涵养,需操存,是方法论,不是目的。执事要敬,不可矜持太过。达到恭而安,循天理,无私意。例,读书不懂不着急,慢慢读,涵养。越着急越达不到。就惴惴不安,不自然,不自在。懂得多,首先要知道自己懂得不多。要知道自己懂得不多,前提就是要懂很多。一个人要读到很多书,才知道自己无知。这里是指做事顺其自然,该读书就读,该安心做其他就做其他。新教育倡导让阅读和写作成为教育生活中自然而然的事。
重要概念9:心即理。敬的前提,知道做事的理。敬是马车,是盘缠,但是得走对方向。理就是良知“知善知恶是良知”,良知在心里,心即理。“为善去恶是格物”。孔子欣赏颜回“心中无一事”
总结:朱陆的一致性,都是本体论,“万物一体,变化气质”是一样的,是一元论。他们的方法论有差异,“尊德行”向内求,“道问学”,是向外求,极无穷理,博观约取,厚积薄发。真知须实践。如:被虎抓伤是真知,没有被伤的是假知。知道“真知”就知道怎么去做,即先学后做。这里把的知与行有分歧与对立,王阳明的解答就是破除知行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