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当下而不困

——《悉达多》读后感

豆丁 

      主人公悉达多,作为婆罗门之子,在父亲的心中,这个善悟而渴慕知识的儿子将成长为伟大的贤士和僧侣,成长为婆罗门中的王;母亲眼中,她强壮英俊、四肢修长的儿子,以完美的礼仪向她问安,幸福便在胸中跃动;年轻的婆罗门女儿们看见悉达多以王者之姿走过城中街巷,额头清朗,背影颀长,心中不免泛起爱情的涟漪。 

      所有人都热爱悉达多。悉达多令所有人喜悦。所有人都对他兴致勃勃。可是悉达多,却无法让自己喜悦,无法让自己略有兴致。于是他放弃所有,踏上了让自己略有兴致的悟道之路。 

      在逐“道”之途中他收获了心中的宁静,心中宁静是如何获得的?纵观他的逐“道”之途——拥有、体悟、舍弃、再拥有、再体悟、再舍弃……周而复始的有到无的轮回。

      悉达多曾拥有富足温暖的家庭,但他舍弃这一切去逐“道”。拥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但在追求“道”的岔路口舍弃了相伴的友谊。拥有情爱、财富、纵情享乐,在意识到自身被这些俘虏后,再次毅然弃绝。最难舍弃的是细心呵护的儿子的离开,但最终还是任由儿子走自己的路了。 

      弃绝了故乡和双亲,弃绝了出身和财产,弃绝了自己的意志,弃绝了友谊。换句话说追求所谓的“道”是有很多种路径可循的,抑或说这种路径是唯一的——那就是活在当下、用心体悟生活,而生活又是多姿多彩、包罗万象、瞬息万变的。生活中应不困于痛苦、悲伤、灾难、财富、情欲、享乐、亲情、友情、爱情等之中。 

      活在当下却困在当下就远离了“道”。赌徒困于赌博中的享乐、刺激、快感,最终使自己沉沦覆灭;《失乐园》中男女主人公困于情欲,最终走向了毁灭。…… 

      活在当下却不被当下所困就接近了“道。”“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苏东坡不困于反复被贬的困境,才能走向文学的巅峰,《雪山大地》中果果和张丽影在困于情又能走出情,生活之路才能走得更长远…… 

      世间万物存在于当下,却又不困于当下。水蒸腾,升空,化作雨,从天而降,又变成泉水、小溪、河流,再次融汇,再次奔涌。一块石头。一段时间后,它或许成为土,生出植物,变成动物,变成人。过去我会说,它不过是块石头,毫无价值,属于幻象世界。或许它在进化轮回中变成人或鬼,那么我赋予它价值。万物有轮回。 

        如书友所言:抑郁的人活在过去,焦虑的人活在未来,只有平静的人活在当下。活在当下让我们拥有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咸时用心体味这份赐予,不为过去和未来担心、纠结、拧巴,才能在生活的幸福、美好中收获宁静,才能得“道”。

        俗话说“拿得起放得下”。悉达多一个个缘起缘灭后悟道的过程不就是“拿得起放得下”的过程么。拥有过,也放得下。金钱、财富、名利、地位如此,苦难、挫折、困境亦如此。活在当下,用心去体悟、感受,正如《悉达多》后序中所言“在恒河边沐浴禅定的虔敬者身上,在一无所有、黢黑瘦削的沙门身上,在贩卖精油和香料的商人家中,在一双坐于门墩上调情的男女的眉宇间,在一个孩子清澈无辜的大眼中,在黄昏的河畔,一对时而倾心交谈时而沉默不语的印度青年的背影中,或在一棵树、一块石、一片叶、一捧沙中,我看见悉达多。我所见的,和我所读的,交响着,打动我——真是奇妙的旅程与恩典!” 

      活在当下而不困,把握好当下,在当下的人、事、物中有所悟、有所得,轮回自有天定。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