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总会遇到时间不够、金钱不够、能力不够等困惑,这就是稀缺的表象。稀缺是什么呢,就是我们拥有少于需要的感觉,或者说是理想与现实的不匹配,这种感觉或不匹配会潜移默化地俘获我们的大脑,影响到大脑的决策。时间的稀缺会让我们选择做重要且紧急的事,金钱的稀缺让我们只能选择必备的购买物品,能力的稀缺会限制我们发展的方向和范围等等,所有的稀缺都会指导或改变我们的行为决策,而稀缺的本质都有着相同的元素:管窥、借用与余闲缺乏。
管窥(tunneling) 专注于某一事物就意味着我们会忽略其他事物,也叫“隧道视野”。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句俗语可以很好的诠释管窥一词,管窥指的是人们的视野会因稀缺问题变得狭窄,形成管窥之见,即只能透过“管子”的孔洞看清少量物体,而无视管子外的一切。
比如我们在解决工作上的问题时,有时候会专注于去垂直探究问题的深层原因,而忽视了问题周边横向的的相关点,导致我们付出的努力都走偏了方向,离问题的根本原因越来越远。
专注于深究问题本质,是一种优良品质,但可能会让我们形成管窥之见,只关注到问题的某一个点,忽略了横向或更全局的视角,最终将我们带入混乱状态。
借用(Borrowing) 当人们面临资源稀缺时,就会通过借用相应的时间或金钱来应对突发事件。从长远来看,借用会进一步加剧稀缺。
最典型的场景就是在金钱稀缺时的行为,当你金钱稀缺又遇到突发情况要用钱时,你没有更好的应对策略,选择了借贷,而你只关注当下的债务现状,没有考虑未来的应对条件,雪球越滚越大,直到你无法承受的地步。
可以看出金钱的借用其实又和管窥产生了联系,因为稀缺,陷入管窥之见,开始借用,持续的借用,又会加重稀缺,形成恶性循环,这必然不是一个好的征兆。
当下的资源,无论是时间还是金钱,能在当下为你带来比未来更大的利益时,借用就是行得通的做法。而当我们有了管窥之见时,借用就会超越得失均衡的限度。当面临稀缺状况时,我们的借用,从长期来看通常是不合理的。
余闲(slack) 就是我们在拥有很大空间,不存在稀缺心态时的产物,也是我们在资源丰富时进行资源管理的特定方式。
在我们出门旅游或者出差的时候,行李箱的选择就是很好的例子,当选用大行李箱时,要带的行李就很轻松的能够装进箱子,甚至还有空间,这就叫余闲很富足。但若选择的是小行李箱,箱内空间有限,就需要对行李根据适当的布局装箱,甚至可能还需要放弃一些物品,这就叫没有余闲,也就是空间稀缺的状态。
当处于稀缺状态时,就会产生没有余闲的困惑,没有额外的金钱去支付突发的开销,没有多余的精力去做重要不紧急的事情等等。
就像小行李箱装物品的场景,余闲会让我们对当下事情进行梳理规整,合理权衡,以实现空间/时间的最大化,应对稀缺状态中的不确定性。
说在最后
稀缺是一种心态,当它俘获我们的注意力时,就会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影响我们的决策和行为方式,管窥、借用、余闲均属于稀缺的外在表现,把重要事情拉入管子视野之中,评估借用对于短期和长期的收益,预留一定的空间,是应对稀缺的三大法宝,也是指引我们做出正确决策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