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拜读了中国著名作家余华的作品《许 三观卖血记》,现抒发以下感慨!
余华的作品之前我读过《活着》,《现实一种》,《兄弟》,读这几本书后,对于余华这位作家的作品风格,总的来说我是开始有一些了解的,余华的作品基本都是用一种幽默的语言来表现或者表达出一种可以说是阴郁活着比较黑色沉重的话题或事件,这一部作品和其他的作品一样,也没有例外。
故事的主人公毫无疑问的是一位叫许三观的人,故事里的情节也都由他展开。在故事的一开头,首先他只是许三观,还没有将卖血两个字联系到一块,不过随着故事节的慢慢发展,渐渐的不再是许三观,而是卖血的许三观。
许三观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从同乡阿方根龙那里得来了卖血这一赚钱的好方法,他想用卖血的钱来娶亲,这是他卖血的最开始的初衷,最后他卖血娶了亲,后来,有了三个孩子,然而有一天他发现自己的大儿子不是自己的亲生儿子,而是自己的妻子徐玉兰与同村何小勇的“孽种”,这可以说是一个开始,整个故事的一个发展高潮的第一个浪潮!
从对非亲生的大儿子一乐的排斥到最后接纳他,这可以说是一件颇具戏剧性的事情。这部小说中很多故事情节也都是中国在某个时期发生的事情的一些反映或者说是映射,1958–1961全国遭遇了饥荒,这个五口之家也没能幸免,一家人甚至有段时间连着喝了57天的玉米粥,一家五口为了避免不让吃下肚中的粮食流失,甚至彼此互相要求除了吃饭,从早到晚都得躺到床上,互相瞪眼,一瞪瞪一天,一天又一天,这样的结果就是导致了许三观人生中的第三次卖血,他卖血让家人吃了一顿体面饭。
文革来了,许三观的两个儿子一乐和二乐下乡,三乐留在城里工作。有一天二乐在乡下的生产队长来了,然而家里没有用于招待队长的钱,一筹莫展的徐玉兰恳求许三观再次去卖血,许三观答应了。卖完血后无比虚弱的许三观还被生产队长灌酒灌的死去活来。
然而许三观的卖血生涯还远没有结束,就在家里各方面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时,大儿子一乐患了肝炎,需要到上海医院救治。许三观开始借钱,然而借到的钱远远不够,他让妻子徐玉兰拿着借来的钱送儿子一乐去上海医院,而他,万分无奈,不知道该从哪里筹钱的许三观最后还是想到了~卖血,他从家里到上海,在沿线的六个地方,到一个地方就卖一次血。
高频率的卖血使他的身体变得异常虚弱,他想起了因为卖血早亡的同乡根龙,这使他惊恐,然而对于儿子医药费段位渴求使他坚定的卖血的,即使是冒着付出生命的代价,而有一次卖血他真的就差点送了命。终于他还是带着给儿子治病的钱到了上海,令他欣慰的是当他到那里时儿子已经康复了。
多年后,许三观的三个儿子都已娶妻生子,过上了好日子。然而已进入老年的许三观竟然有了再卖一次血的冲动,因为他不服气自己的老去。
当他想要卖血的请求被血站的工作人员拒绝,并遭到言语侮辱后,这个操劳一生的老人在大街上大哭了起来,他哭的无比伤心,他的哭嚎引来了,街坊邻居,他的儿子一乐,二乐,三乐,他的妻子徐玉兰。
故事的最后的最后,妻子徐玉兰挽着他的丈夫许三观的手,他们要去城里的胜利饭店。许三观还要和当年那样在桌子上双手一拍,大喝一声,一盘猪肝,二两黄酒,还有...还有…...黄酒要...温一温!
这部小说很多地方是十分荒诞的,如一个人竟然沿路卖血的方式筹钱,许玉兰因为许三观为自己花了两元钱就嫁给他,徐三观卖血之前要喝五大碗水。同时这个小说又是十分真实的,里面有真实的历史事件的影子,如文革,知青下乡等。小说通过对许三观这一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表现了人类身上所具有的闪光点和缺点,同时描述了一个家庭,一个时代的发展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