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数学成绩是如何拉开的
曾经在我读初一时,有位女同学问我“什么是对角”。 我当时就惊呆了,心里嘀咕着“怎么连这个也不会啊?”于是,我拿着一把三角尺,在本子上一边画一边跟她讲解“什么是对角”。几十年过去了,我还能清晰记得我当时的心理感受,
那时,我们小升初是要参加考试的。考上才能读初中,能读初中的同学成绩也不会太差。学着学着,有些同学掉队了。
现在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取消留级。所有孩子都可以随着年龄增大,每年一级,顺利地从一年级,畅通无阻升到初三。孩子到了初三,就设有一道重要门槛——中考。中考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将近50%的孩子无缘普通高中。在上海,高考不理想还可以复读,而中考是没有机会复读的。
初一相差不大,初二两极分化,初三天上地下。在数学这门课程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因为数学知识是连贯的,后面的内容需要前面知识为基础。如果前面知识学得不扎实,后面就慢慢听不懂了,学起来就会感觉累。考试的时候有些大题只能空在那里。
学得不错的孩子就像爬山一样,一步一个脚印,步步跟上。学后面的内容则会轻松很多,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也会强很多。
数学学得不扎实,会影响物理和化学的学习,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其实孩子在小学阶段,要有良好的数学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毕竟小学的数学知识点不算太多。要学会审题、学会思考,要有钻研精神。其次,数学计算能力要夯实,计算时要既准又快。
另外,在小学阶段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拓宽孩子的解题思路,使孩子思维的广阔性得到比较好的发展。就是要启发孩子独立思考,并且要多思、连接知识点的纵横关系。学会一题多解、举一反三,培养孩子思维的灵活性。小学三年级以上的孩子,如果学有余力,适当学一些思维拓展的数学知识。
到了初中阶段,学习内容一下子增加很多,学习难度也提高很大。有些小学数学成绩不错的孩子,一下子不能适应初中的数学学习节奏,也没有相应调整作为初中生的数学学习习惯。如果一个初中生做作业还需要家长监督才能完成,所有的作业都要老师布置才去做,这是很危险的,最终会害了自己。
初中数学公式不像小学数学那样,不能靠死记硬背,而是需要推导证明。孩子完全可以在听完老师讲解之后,自己去推导证明一遍。课堂上高效率地听讲,记好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堂知识消化了,短时间内再加上课后练习,又加深一遍印象。
从小学到初中,孩子要对数学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要持之以恒,要学会坚持。
数学好的人思维缜密,数学逻辑性很强,反映普遍灵活,一个思路进行不下去,会马上换个思路想问题。
学会阅读。数学应用题不会做,很大原因是语文阅读理解能力需要提高。因为一道应用题,涵盖六个层面的概念。大脑思考问题是隐形的。把一道应用题的一大段文字用简短的算式完整表达出来,然后一步一步推导出正确的答案,这是隐性知识转换成显性知识的过程。这转换过程是多么有趣!这就是数学的美。
数学很有用,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更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我们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好好学数学,把数学学好!
请点击“拨动学习之弦”,进入公众号!喜欢就点“好看”并转发啦,与更多的朋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