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一篇获奖感言

那天收到通知,我的小说得了“423简书征文大赛”评审团奖。还以为开玩笑呢。上官网一查,果然,竟是十名获奖者之一。

那是我人生中的第一篇小说。

5月初看到征文贴就决定参加。结果小逗子10日那天感染住院,白天晚上都在医院陪护不方便手机码字。眼瞅着27日就要截稿医生还不放我们回去。

于是26日让家人代为照料,自己回家取了键盘,拿只小马扎坐在医院的楼梯间敲起来,断断续续直写至次日凌晨两三点。

投稿的时候还出了点差错——真为自己的智商捏把汗——多谢评审团格外开恩“放我进去”。

这个故事其实酝酿了很久。只是一直不知从何写起。

有人问我是真事吗?本人觉得对于一个故事来说,事件或人物是否真实存在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应该是情感是否真实,是否发自内心。还有就是,这个故事究竟能给人带来什么,是一种感触,启发,还是警省。

纳博科夫说,如果一种文学主要得靠描写人的故事来维持自己的生命,那就意味着这种文学已经处于垂死的状态。

刚开始不理解。文学不就是用来讲故事的嘛,像莎士比亚。如果不靠讲故事,那又靠什么呢?即便空灵如诗词歌赋不也一样要依托一个故事吗。

慢慢却明白过来,也许他的意思是,讲故事并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描述也不是为了渲染气氛,而是为了引起共鸣,或给读者带来震憾,之后变成一种思潮,甚至促成行动。

所以在讲这个故事之前就问自己:我到底要说什么。

我要说的是关于成长。

故事的开端只是缘于一个偶然,同生活中许多偶然事件一样。只不过这个看似偶然的事件却引起“她”内心的一系列挣扎和碰撞:当她知道事情真相时是否应该拒绝,面临巨大压力时是否理当放弃,遭遇背叛时应该本能地选择恨,还是其实也可以选择原谅。

她被一系列疑问纠缠着慢慢步入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

那名犯人是故事的明线。那条线上的问题和麻烦对她来比较容易处理。毕竟那是一个与她完全不相干的人。只要稍微成熟一点就可以做到。

更重要是那条暗线:她与爸爸之间的情感纠结。

在她看来,爸爸离开家是对她和妈妈的背叛。一开始是和所有人一样的反应:恨。可是恨并不能解决问题。像明线里那个故事,“恨”让他们父子成仇,让他们可能一辈子都锁在牢狱般的痛苦里挣扎不休。

她不想那样。尤其在与那一家人的接触中,她看到生活中的一些无奈和可能性,内心开始变得明朗起来: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什么是应该,什么是不可以。

当她终于把心底的疑问通通抛出来时,便经历了人生中的第一次蜕变,像地上挣扎的那只飞蛾:痛苦,纠结,却无情而绝决。

于是有了故事的结尾: 她从工地出来,去到爸爸办公室楼下的阶梯上坐着,思绪万千。她开始想起,忘记,放下,和解。

直到最后,她把锁了几个月的吉他拿出来弹出那支《青春》。

她终于明白,能把妈妈送回年轻时代的并不是一条裙子,或许一支歌就足矣。

虽然还不算对爸爸彻底原谅,但可以看到离最终的修复应该也不远了。

那种修复便是缘于成长的力量。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微信文章分享里一个配图,特想临摹,从早上断断续续到晚上才完成。好在完成了。 喜欢彩铅的感觉。
    小兔子0207阅读 1,618评论 0 2
  • 保罗·塞尚(1839-1906),法国画家,现代艺术之父,后印象派代表人物之一。 一、苹果·变形记 历史上有三个著...
    儒镜阅读 3,921评论 0 1
  • 我的自画像 大胆秀出自我 我没学过画画但我就是喜欢画
    用耳朵看世界阅读 1,696评论 4 3
  • 今天维修老帕沙特,组合开关不好使,找了好久没有找到了原因,后来找大哥大帮忙,大哥大五分钟搞定,核心:找方法,找老师...
    郭家乐阅读 864评论 0 0
  • 本系列所有文章目录[https://www.jianshu.com/p/8fa8eb8e0cdc] 下面是本文例子...
    handyTOOL阅读 8,931评论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