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云山 广州花县禾乐地村人 与洪秀全村子临近 家境比较富裕 应该是一个中等地主家庭 但他不喜欢和公子哥为伍 反而喜欢和穷人亲近 在多次目睹穷人的凄惨生活后让他生出了对广大贫农深切的同情心 以及对满清当权者的痛恨 他自幼熟读四书五经 此外也喜欢读史书 研究天文历法 山川地理 军事兵法 乃至历代的国家典章制度 涉猎非常广泛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他信奉洪秀全的教义之前他就早已有反清之志了 因他综合能力之强 品德之高尚 使他成为首义六王中唯一一个完美式的人物 知识渊博 能力超群 又心怀苍生 谦逊有度 对洪秀全忠心耿耿
1844年7月 因黄家无力再供养洪冯二人 冯云山在赐谷村与洪秀全告别后转而去了临近的浔州府城桂平县边谋生边传教 他先是在桂平老友张考水家住了一个多月 与张考水的侄子张永绣颇为投机 他们谈论着桂平的风土人情 张永绣谈到桂平县北的紫荆山地区山深地僻 很少有外人去那里 同时那也是客家人聚居的地方 冯云山听到这大喜过望 认为紫荆山就是他传教发展起义力量的绝佳秘密基地 于是决定前往紫荆山区
在紫荆山区冯云山开始了艰苦难耐的雇工生涯 靠替人捡拾牛粪 挖土挑泥 砍树劈柴 割稻打谷等苦力活生存
有一天他帮当地地主曾槐英家割稻 在割稻回来后将稻子放在曾槐英家门口休息 那是一个大热天 冯云山满头汗珠的坐在地上 忽然吹来一阵阵凉风 使人心情愉悦 冯云山不禁唱道相传是舜帝所作的一句诗:“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曾槐英正睡在院子里树荫下的竹椅上乘凉 忽然听到一段这样优美的诗歌 不觉十分诧异 他走出院子寻声想知道是哪个人唱的 见到是一位雇工唱的 不觉更加诧异 于是询问冯云山:“你读过书吗?怎会来此做雇工?”冯云山将自己包装成一个流落异乡的落魄书生 说自己是来紫荆山区旅游观光的 因盘缠用完了 而暂时在此做工谋生 曾槐英宅心仁厚 又敬重读书人 对冯云山的遭遇非常同情 邀请他经常来家做客 并说会帮他找一份塾师工作 这年冬曾槐英将他推荐到大冲村同族地主曾玉珍办的私塾教书 结束了他一年的辛劳雇工生活
教书工作并没有占据冯云山太多的时间 因而他有大把空闲的时光向山区贫苦农民 雇工宣讲道理 劝人信教 他的口才 热情与真挚的态度打动了许多山民 使他们愿意信教 包括他的东家曾玉珍一家 可冯云山没有自居为教主 而是向教徒们一遍又一遍说着远在广州的洪秀全才是教主 宣传着洪秀全的那个奇异梦境 说你们的教主洪秀全是上帝的次子 是上天派下来拯救你们的 信众们听后更加憧憬起洪秀全来 期待他们的领袖洪先生洪教主能早一天到紫荆山来拯救他们
在紫荆山区的深处有一座山叫平在山 那里有一群常年靠烧制木炭为生的工人们 他们可以说是大清帝国最底层的百姓了 他们常年在大山深处高强度劳作 烈日曝晒 寒冬凛冽 食不果腹 衣不蔽体 破陋茅屋 是冯云山的重点发展对象 冯云山关心他们的饥寒 帮助他们解决生活问题 向他们宣讲阎罗 菩萨传统的神都是妖 只有上帝是独一真神 爱护穷人 人人都是上帝所生所养 天下兄弟姊妹是一家 只有信了上帝才能有衣有食 无病无灾 他在宣讲宗教道理时有意识的向民众灌输政治斗争理念 让教民们认为满清皇帝和官僚就是妖魔的化身 让教民们对现有的制度产生憎恨 从而将宗教团体转变成起义组织 进而推翻满清
拜上帝会的主要成员就是平在山烧炭工 是太平天国革命的中坚力量 后来他们被太平天国称为“平在山勋旧” 此外还有少数地主 小商贩 铁匠 木匠 剃头匠 船夫 柴夫 雇工 还有算命先生等 各色各类的人都有 杨秀清和萧朝贵(未来太平天国的东王和西王)就是在此时加入拜上帝会的
冯云山让一些热心的信徒们传抄他写的教义 走出山区 带到广西东南部一些客家人聚居的大城镇传教布道 一时间拜上帝的分会遍地开花 每个分会由当地较有影响力的信徒担任领导 等到1847年时隔三年洪秀全再次来到广西时 冯云山已经发展了三千多坚定相信教义 拥护洪秀全的信徒 一传十 十传百 百传千 千传万 紫荆山区的革命力量正在以惊人的生命力迅速壮大 一场巨大起义的风暴正在悄然酝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