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的又一个大一统王朝,在长达276年的时间里,大明王朝一共历经16位帝王。其实,相较于其他大一统王朝而言,明朝的帝王世系相对较为简单,如下图所示,整个大明王朝帝王世系一共只经历了三次偏移而已。
第一次世系偏移:“靖难之役”后朱棣称帝
懿文太子朱标作为明太祖朱元璋与马皇后的第一个儿子,乃是毫无疑问的嫡长子,因而当朱元璋在应天府自立为吴王时,朱标便被立为了世子。而当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元年(1368年)称帝建立大明后,朱标则顺理成章的成为了皇太子。
虽然由于朱标早逝未能顺利继位,但其次子朱允炆虽然只有半个嫡孙的身份(其母吕氏本为妾室,在太子妃常氏去世后被扶正),但还是被朱元璋立为了皇太孙。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驾崩,皇太孙朱允炆即位。朱允炆登上皇位后,由于藩王对中央政权构成威胁,开始大肆进行削藩,在位一年之内便连削五王,结果最终逼的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义起兵,“靖难之役”爆发。
从建文元年(1399年)至建文四年(1402年),整个“靖难之役”持续四年,坐拥天下的朱允炆却被朱棣击败,最终朱棣攻破南京城,随着皇宫的一把大火,建文帝朱允炆就此下落不明,朱棣称帝即位,是为明太宗(后改为明成祖)。明朝的帝王世系,就此从朱标世系变为了朱棣世系。
第二次世系偏移:朱厚照死后无子,其堂弟朱厚熜即位
“靖难之役”后,明朝的皇位便始终在朱棣一脉传承,先后传承了七位帝王: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明英宗朱祁镇、明代宗朱祁钰、明宪宗朱见深、明孝宗朱祐樘、明武宗朱厚照。
在此期间,曾差点再度发生世袭偏移,那便是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率兵亲征瓦剌,结果惨遭“土木堡之变”,不仅搞的全军覆没,就连自己也被瓦剌俘虏,危急存亡时刻,在于谦等人的支持下,明代宗朱祁钰继位,是为明代宗。
不过,朱祁钰在位仅仅八年时间,明英宗朱祁镇便趁着朱祁钰病重自己,在石亨等人的支持下,通过“夺门之变”重新夺回了皇位。于是,皇位的传承再次回到朱祁镇一脉。
直到正德十六年(1521年),明武宗朱厚照驾崩,由于其死后无子,导致明孝宗朱佑樘一脉绝嗣,于是内阁首辅杨廷和等人迎立明宪宗朱见深之孙、兴献王朱祐杬之子、明武宗朱厚照堂弟朱厚熜即位,是为明世宗,导致明朝帝王世系再度偏移。
第三次世系偏移:朱由校死后无子,其弟朱由检即位
朱厚熜即位之后,明朝皇位便又在其一脉传承,先后传承了四位皇帝:明穆宗朱载坖、明神宗朱翊钧、明光宗朱常洛、明熹宗朱由校。
直到天启七年(1627年)八月,明熹宗朱由校因不慎落水而一病不起,最终于同月二十二日病逝,因其死后无子,又留下了让五弟朱由检即位的遗命。因而信王朱由检于两日后登基为帝,是为明思宗。
以上便是明朝十六帝的帝王世系,相较于其他王朝来说,血缘关系并不算复杂,只是发生过三次世袭偏移而已。
至于南明时期,由于战乱的影响,帝王世系相对较为复杂,其中弘光帝朱由崧是明神宗朱翊钧之孙、福忠王朱常洵长子,算是明熹宗朱由校和明思宗朱由检的堂弟。明绍宗朱聿键则血缘关系更远,乃是明太祖朱元璋第二十三子唐王朱桱一脉,绍武帝朱聿鐭则是明绍宗之弟。南明的末代皇帝永历帝朱由榔,则又是明神宗朱翊钧之孙、桂端王朱常瀛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