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本土起源说35:石家河文化的夏图腾与夏图腾化的尸图腾

华夏本土起源说35:石家河文化的夏图腾与夏图腾化的尸图腾

作者:黄饮冰

在中华文明的研究中,夏和夷的解码至关重要。这两个要素,在石家河玉器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这一点,并没有引起学界的充分注意。夏和夷,是史前华夏古人崇拜的基本图腾,肯定了这一点,要少走很多弯路。

在史前一个时期,图腾崇拜和玉崇拜曾牢牢地结合在一起。因为图腾崇拜和玉崇拜结合在一起,玉成为图腾的载体,图腾也让玉成为了神器,在祭祀中使用的神器就是礼器。在权力结构中使用的玉器就是权器。很显然,石家河遗址出土的玉器,正符合这些特征。

石家河玉人头像的作用是什么呢?据石家河考古资料介绍,在祭祀中,玉人头像被当做崇拜的图腾或神灵的形象来接受祭祀。从中国的祭祀文化来看,在石家河,祭祀中不再使用“尸”来代替祖先或神灵接受祭品,而是用“玉人头像”来代替“尸”,那么在石家河,“尸”就变成了玉制的“偶像”——“玉人头像”。石家河有两种“玉人头像”,一种是写实性的玉人头像,一种是人兽复合型玉人头像。

石家河玉人头像已出土10多件,看来数量并不多,数量不多才显现了这些玉人头像的神圣地位,这说明石家河玉人头像的确是在祭祀中被当做图腾或者神灵来使用的,在祭祀中人们拜祭的图腾或神灵就是这些玉人头像。

研究石家河文化的张绪球先生依据玉人头像的饰物特点,将玉人头像细分为常人头像与神灵头像两种。张绪球先生先生认为:常人头像大多为写实的正面像,个别为侧面像。正面像多数呈扁平长方形,也见少数圆雕作品。头像分上、中、下三部分,上部冠帽和下部颈项常以较宽的横凹槽表现。其中,冠帽有平顶、扁圆和凸尖等多种形态;人物面庞写实,两眼倾斜呈倒置的八字形,鼻宽阔,口扁方微闭,双耳戴环状饰物。

对于常人头像和神灵头像的划分,我不赞同。因为对于这些玉人头像来说,没有常人存在,他们都是神灵。但为什么不同呢?仔细看,所谓的常人就是头像跟正常人一样,面目很写实而不狰狞,且常人头像没有獠牙。所谓的神灵头像,面目狰狞,呈现人面+兽面+双兽角或双鹰的复合形态,一般还有獠牙。不同的原因是:像常人的头像,是没有与动物复合的人灵;像鬼脸的头像,是神灵。神灵是由人们经过复合或叠加并赋予一定的想象创造出来的。

在我看来,人灵玉人头像就是南方族群的尸(夷)图腾的演变体,而神灵玉人头像就是北方族群的夏图腾。

一、玉神灵头像(人兽复合头像)是石家河时期的“夏图腾”

石家河的玉神灵头像

这是人面+兽面复合的神灵头像。这类玉神灵头像糅合了神人与猛兽的双重特征,处处散发着威严与神秘,他们当然是神灵,处于主图腾地位。

《列子.黄帝篇》说:【庖牺氏、女娲氏、神农氏、夏后氏,蛇身人面,牛首虎鼻,此有非人之状,而有大圣之德。】,这句话说的就是伏羲氏、女娲氏、神农氏、夏后氏的图腾是“蛇身人面,牛首虎鼻”。

我们在石家河“连体双人头像”上看到了“蛇身”,这在讨论石家河“连体双人头像”一文中已经论述过了。在上面的神灵玉面头像中,玉面呈现的是人面状态;蒜头鼻就是“虎鼻”;人头上部两边是呈弯角状,弯角状物就是“牛角”。人头顶部不是帽子的形状,而是一块板状角骨,代表的就是牛头。牛头和牛角合在一起就组成了“牛首”。所以神灵头像,就是伏羲氏、女娲氏、神农氏、夏后氏的图腾——“蛇身人面,牛首虎鼻”神灵图腾。

石家河人抱鱼雕塑

在这个“人抱鱼”陶塑上,也可以看到石家河时期的人形陶塑的腰部是明显的圆筒形,圆筒形就是“蛇形”。

“蛇身人面,牛首虎鼻”神灵图腾是什么图腾呢?是石家河时期族群的“夏图腾”。

 二、玉人灵头像(写实型常人头像)是石家河时期的“尸图腾”


石家河的玉人灵头像


石家河的玉人灵头像

这是人灵头像。一个是玉人面,一个是玉人头。他们具有常人写实的面目形态。这些人灵头像,就是石家河时期的“尸图腾”。尸图腾崇拜的是人本身。

在石家河时代,是没有“夷”的概念的,只有“尸”的概念。“尸”在后来才转化成了“夷”。石家河时期的“尸”是“玉人灵头像”。

在甲骨文中,是没有“夷”字,只有“尸”字。有学者认为“尸”是“夷”,所以把石家河的“尸图腾”看做是“夷图腾”也可。但是也有人认为甲骨文中的“人”是“夷”,把甲骨文中的“人方”解释成“夷方”,这种解释是错误的。对于“尸”与“夷”的关系或演变,我在以前专门著文探讨过了。

南方族群本身就有“尸崇拜”,但是原始的“尸崇拜”是对人的整体崇拜,而不是头部。石家河的玉人灵头像的来源是古老的尸崇拜,但是受夏图腾的影响,在石家河时期,石家河人的尸崇拜也就演变成了新的以人头为主体的尸崇拜了。

三、石家河的玉神灵头像为什么是“夏图腾”?

夏,上古音sa,“头”的意思。“人面鱼纹图”是最原始的“夏图腾”,“人面鱼纹图”也是图文“夏”字。“夏图腾”是秦岭北的华尼-夏(ha-ni-sa)人的图腾,华尼夏是我给古夏人定的学名。

华尼夏人就是古夏人。仰韶文化就是华尼夏人创造的。华尼夏可以简称华夏、尼夏或古夏。华尼夏人的兴起地在秦安大地湾。距今7800年前后,华尼夏人分成了中国西部的西夏,中国中原的东夏,中国西域至中亚、西亚和环地中海地区的大夏(尼夏)。尼夏就是ni-sa,翻译成尼萨也是可以的。尼夏人一直称雄于帕米尔高原,西夏人一直称雄于中国西部。

图文夏(人面+耳双鱼)

上图是“人面鱼纹图”,出土于距今6800年到6300年的西安半坡。我认为“人面鱼纹图”就是最原始的“夏图腾”。由“人头”(人面)、耳双鱼和其他附件组成,核心是“人头”。从本质上讲,原始的夏崇拜也是人头崇拜,不过是一个有其它附件组成的复合型人头崇拜。中国的面具文化的源头就在“人面鱼纹图”这里。

石家河玉神灵头像

上图是“玉神灵头像”,出土于距今4800年到4000年的天门石家河。由人头、耳双角和其他附件组成,核心是“人头”。与“人面鱼纹图”相比较,石家河的玉神灵头像的人面的鼻子变成了虎鼻,耳双鱼变成了耳双牛角。但是基本的构图手法和构图要素是一脉相承的。

演变的原因,是因为“人面鱼纹图”后来又融入了虎崇拜和牛崇拜。在石家河的玉神灵头像上,鱼崇拜在图上看不到了,但是在其他的地方可以看到鱼崇拜的存在,如在石家河的“人抱鱼”陶塑上,可以看到很大的鱼存在,说明鱼崇拜在石家河时期依然存在,只是不在图腾上,可能下降为一般崇拜。

鬼脸座双头鹰(西少昊的夏图腾)

上图是“鬼脸座双头鹰”。2015年末出土于石家河,是最新出土的石家河文化“人兽复合玉人头像”,出现在石家河文化的晚期,距今大约4300年。

鬼脸座双头鹰是神人与鹰的结合,其构图手法与半坡时代的“人面鱼纹图”和石家河时代的“玉神灵头像”也是一脉相承的。不同在于,人面鱼纹图两耳间是写实型的“双鱼”;鬼脸座双头鹰两耳上是抽象型的“双鹰”。面部特征也不一样,人面鱼纹图是写实型人面,鬼脸座双头鹰是复合型神面。与“玉神灵头像”相比,两者在人面构造上没有变化,统一的特征就是虎鼻,但是“鬼脸双头鹰”两边不再是耳双牛角,而是变成了耳“双头鹰”;头顶也不是牛骨,而是“冠冕”。

从“鬼脸座双头鹰”看,石家河的崇拜在石家河晚期又发生了变化,虎崇拜依然存在,牛崇拜消失了,鹰崇拜加入。对“鬼脸双头鹰”玉人头像,我将专门作文论述,鹰的进入传递的信息,可能表示黄帝族群在此时期介入了石家河的统治。“鬼脸双头鹰”具王者之像,是王者的权器,很可能是西少昊的王权标志。

以上三图,变的原因是由主体崇拜发生变化引起的。但是无论怎么变化,“人头”(人面)是核心,始终没有变化,也就是“夏”没有变。

复合型“人头”在当时的语言中就是sa,即“夏”,统称“夏图腾”。

四、石家河“玉人灵头像”为什么是演变后的“尸图腾”?

华尼尸人是古尸人,生活于秦岭以南。华尼尸简称华尸、尼尸或古尸。华尼尸人形成于澧阳平原。彭头山文化是华尼尸人创造的。“尸图腾”是华尼-尸(hua-ni-shi)人的图腾。

尸与夷具有前后转换关系。夷古音ni,肩披蓑衣、腰缠稻草绳的孝子的象形。前面说过,在甲古文中,夷与尸是通假字,尸就是夷,所以把尸图腾看做夷图腾也是可以的。但是“尸”的概念起源很早,而“夷”的概念起源比“尸”要晚得多。“夷”是“尸”发生内涵转化后的产物。“尸”起源于“尼”,“尼”是祭祀祖先时代替祖先接受敬享的人,这代替祖先接受敬享的人就是“尸”。所以千万不要把“尸”理解成死人尸体,尸是被祭祀祖先在人间的代表。

尸的解释图

总结一下,因为有点绕:在古代的祭祀中,让活人坐在祭祀位置上,代表死者接受祭祀,体现“事死如生”。代表死人的活人就是“尸”,因为“尸”处于“尸位素餐”的地位,所以“尸”也被称作“尼”。“尸”后来转化成了“夷”。实际上在甲骨文中没有“夷”,只有“尸”,“尸”可以理解成“夷”。所以尸图腾就是夷图腾。

在石家河时期,古人们不再用活人做“尸”,而是用像常人一样的“玉人”或“玉人头”像作为祭祀中的“尸”。所以“玉人灵头像(玉人向)”就是“尸图腾”。

这些玉人灵头像或玉人像,在当时的语言中,就称作ni。中国上古语言就是这样在假借、转借和延伸的办法下丰富起来的。“尸”与后来的“夷”,其根源在“尼”。

既然原始的“尸”是代替祖先的活人,那么为什么又演变成了“玉人”,又简化成“玉人头”呢?

在石家河玉器中,人灵造型有两种,一种是人灵玉人头像,一种是玉人像。

石家河玉人像(来自石家河文化官方网站),这是“尸”。

上图是石家河时期的人灵玉人像,图片来自石家河文化官网,所以我才相信。玉人神态庄重,严肃,是祭祀中的原始形态的人体“尸”。这说明在石家河玉人像和玉人灵头像是共存的。玉人灵头像的出现,显然是受夏图腾影响的产物。这种现象也证明了石家河是南北文化在石家河融合的结果。在石家河,夏图腾处于主图腾地位,尸图腾处于从属地位。

在同时期的其他遗址,发现过玉人像,但还没有发现玉人头像。这种现象说明,在以玉为祭祀礼器的时代,古人改变了以活人为“尸”的祭祀传统,改用玉人像作为祭祀仪式中的“尸”。而且这是一个普遍的祭祀文化现象。这种变化,与用人祭转化成用人俑祭是一个道理。石家河的玉人灵头像,的确是原始的尸图腾演化出来的。

在红山文化,出土了玉人像,如下图所示:

红山文化——牛河梁第十六地点第4号墓玉人。这是“尸”

凌家滩文化,出土了玉人像,如下图所示:

凌家滩文化玉人(直立造型),距今约4500年。这个玉人才是“夷”。


凌家滩文化玉人(蹲踞造型)。这个玉人才是“夷”


石家河文化蹲踞(尸)造型

红山文化时期的玉人,明显是一位裸体的女性,这也是红山文化处于女性姓族时代的证据。所以红山文化时期的玉人是早期的玉人。这个女神是红山文化时期红山地域的女娲神。

凌家滩时期的玉人,有两种造型,一种是上图一样的站立造型,一种是蹲踞造型。其实这种蹲踞习俗,来源于狩猎生活,蹲守猎物的时候,人们就要使用这种姿势。

红山玉人与凌家滩玉人的共同点在于她(他)的手势。从这里看,凌家滩文化与红山文化应该有深厚的承袭关系。即凌家滩文化应该是南迁的红山文化。

石家河的玉人双手是同在袖子里的,这种姿势在当今的冬天也是常见的,而且是在北方老人身上常见。石家河也有蹲踞的玉人造型。这个蹲踞的习俗,在夷人身上继承下来了。

从以上三地的玉人造型看,“夷”的标志在凌家滩已经出现。凌家滩玉人腰间缠有腰带,这个腰带就是“夷”的标志。“夷”的起源是孝子的象形,南方孝子的形象,就是身穿孝衣、腰缠稻草绳的形象。所以凌家滩的玉人,已经从“尸”演变成了“夷”,只是这个时候还没有“夷”的文字。

再总结一下:在中国史前,大约距今6000年到4000年一直延续到东夷消失,中国的确存在两个文明圈,一个是古夏文明圈,一个就是古尸文明圈,古尸文明圈演变成了古夷文明圈,古夷文明圈演变成了后来的东夷。古夏人文明圈的标志性图腾就是复合型人头崇拜(夏崇拜),古尸人文明圈的标志性图腾就是写实型人崇拜(尸崇拜)。这两个文明圈在石家河时期于江汉地区发生文明融合,形成了融合性的石家河文明。

古夏人文明圈呈东西扩展态势,从中国西部向东扩展到山东的鲁西南地区,向西扩展到中国西域、中亚、西亚、环地中海地区和南次大陆。古尸人文明圈向南扩展到中南半岛、南次大陆及南部岛屿,向北扩展到东北,向东方扩展到东部岛屿。

五、石家河原居民是华尼夏和华尼尸形成的新族群——华夏(hua-sa)                       

从地理位置看江汉是南北文化的交锋地区。从石家河的考古中也证实了这个猜想。

从祭祀文化的源头上看,“夏”和“尸”同源于“尼”,实际就是“尼”的南北分化。秦岭以北祭祀用“头”,以“头”代祖,谓之“夏”;秦岭以南,祭祀用人或动物的“全躯”,以“尸”代祖,谓之“尸”。从火崇拜追溯,秦岭以北保持了火崇拜,秦岭以南由火崇拜升华为日崇拜,火日谓之“华”。所以古夏人和古尸人同源于发源于西南的古华尼人。

在末次冰川期内(距今1.3万年前),中国北方是华尼-安人(燧人氏,后来影响西方历史的雅利安人),南方的西部是华尼人,中部和东部是胡尼人。这是古华尼人、尼安人、胡尼人三族群分化分居时期。

末次冰川期后,华尼-安人进入北方活动在欧亚大草原上,演变成了雅利安人。遗留于中国华尼安人进入边缘地带,逐渐演变成了西北的牧羊人(炎帝族群,古姜或先羌)、北方的古北狄人和东北的玄鸟氏;中国的西部和中原,是华尼夏人(尼夏人,也就是古夏人);中国的两湖地区是华尼尸人(古尸人);中国东部是胡尼人(古胡人)的残存势力。中国东北部是华尼黄(古黄人)。在距今6000年后,形成了中国史前的五大族群,从崇拜上划分,就是日鸟崇拜族群、古夏人族群、古尸人族群、古姜人族群、古黄人族群五大族群。距今5600年到5300年,开始了上古时期华夏五大族群的第一次大融合时期。距今5300年,中国上古文明进入新时代。

从以上的理论建构看,石家河主体居民应该是由古尸人和古夏人融合而成,石家河人是最早的华夏族群——伏羲女娲氏与神农氏。这与列子的描述是对应的。

初步判断,石家河可能经历了神农氏、少昊氏和夏后氏的统治。石家河古城先后是神农氏、少昊氏和夏后氏之都城。

这种判断根据越来越明显。在石家河,有“笄”存在。笄是发簪,束发的用具,这是北人的习俗。石家河还有“圭”,这是大禹的神器,帝授禹玄圭。

经过此次融合,形成了以江汉为中心的华夏族群。古姜族东进,在河北被南下的黄人吸纳。中国东部,由于黄人南下,东部的古胡人分崩离析,统一于黄帝名下,黄帝被纳入神农体系,神农氏成为天下共主。剩余古胡人一部逃到草原东部,后来演变成东湖;一部留东南部,成为后来的雒越的一部分。

江南未被融合的古尸人被边缘化而分化出来,成为了三苗,处于洞庭和鄱阳之间。北方的古夏人进一步分离,形成中国西部的西夏(戎夏)和中国西域及西域以西一直到环地中海的尼夏(大夏)。

黄饮冰2016年1月21日星期四于孝感。本文原标题:江汉文明探讨系列之二:石家河“玉面人头像”是玉制的“夏图腾”和“夷图腾”。2016年8月25日第二次发,题目华夏江汉形成说之二:石家河“玉神灵头像”是“夏图腾”,“玉人灵头像”是“夷图腾”。2018年8月19日星期日修改。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2,686评论 6 49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668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8,160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736评论 1 28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847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043评论 1 29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129评论 3 41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872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318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645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777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470评论 4 33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126评论 3 31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861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095评论 1 26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589评论 2 36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687评论 2 35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