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刘教授提出将有氧运动能力视为人体第五生命体征,让我们判断患者健康和疾病状况有了新的指标,作为患者的一个重要体征,值得医务工作者足够的重视,更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来实践。
生命体征是用来判断病人的病情轻重和危急程度的指征。体温,脉搏,血压和呼吸并称人体四大生命体征,受到临床的重视。
运动能力
运动能力是参加运动和训练所具备的能力,包括主要反映心肺功能的有氧运动能力,反映骨骼肌收缩能力的肌力,反映关节活动范围的柔韧性,以及平衡功能协调功能等。
随着心血管疾病预防及康复观念的逐渐普及,运动能力,这一原本离临床医生很“遥远”的概念日益受到重视。
有氧运动能力
有氧运动能力主要反映心肺功能
在临床实践中,多种摄氧量指标可用于衡量有氧运动能力,如运动峰值摄氧量,每公斤体重摄氧量,无氧阈时的摄影量等,常用的是代谢当量(METs)是摄氧量的衍生指标,代表安静时公斤摄氧量的倍数,(1METs,相当于健康成人坐位安静状态下氧耗的水平,约为3.5ml/O2/kg/min)
有氧运动能力与全因死亡率呈负相关,是独立于年龄,吸烟,收缩压,血脂,空腹血糖,冠心病家族史等因素的预后判断因子。
科学全面的运动训练,提高患者运动能力
运动康复对于心血管病患者及高危人群的益处已得到公认。各国指南均做1 A推荐。在有氧训练的基础上,增加其他形式的运动训练可以强化治疗效果。
•抗阻训练可以明显提升肌力肌肉的质量,有利于增加心肌血流灌注,提高基础代谢率,改善运动耐力,刺激骨质形成防治骨质疏松,改善糖脂代谢。此外,随着年龄的增加,肌肉会逐渐萎缩及减退,尤其是老年人肌萎缩及肌力减退加速,所以,不论是青年,中年,老年均需要肌力训练,老年人更应强调抗阻训练。
•柔韧训练能够改善软组织张力,维持关节活动正常活动范围,从而使骨骼肌发挥最佳功能。
•平衡功能训练有助于减少跌倒风险、减轻不慎跌倒后造成的损伤,对老年人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