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有个热度很高的问题:“大龄剩女的结局是什么”,有个匿名用户讲述了自己的经历。
(对,在实名的世界,我们都是积极向上,有为青年;在匿名的世界,才会有灰暗想法,内心真实。)
女,29岁。农村出身,高考只上了专科线,拼死拼活专升本;终于到了毕业季,想要一口气考上研究生,改变三本的标签,但是父母身体不好,没有经济来源,没有钱,哥哥又要娶媳妇。只能先去工作。
事业单位一看专升本,面试的机会都没有,签了省会城市的一所事业单位,合同制,没有编制。(话说,为什么要进事业单位?农村青年没钱,怕失业,不敢闯,是个梗吗?)
智商不高,情商也不高,在单位里只能勤勤恳恳。一个文件别人工作时间基本能完成,我却要带回家查资料不断完善。笨笨的我,用了2年时间,适应工作,游刃有余,才能抽出心思关注个人终身大事。
开始进入相亲模式。
被问到工作,对方基本礼貌的回答一句:对不起,我想找有编制的。
“其中有一个,一上来聊天就热情无比,非我不可,我还以为找到了真爱”。
但实际上,是因为他对我不了解。我出国几次,不是因为有钱,而是因为工作需要。一天,他看到我的身份证,地址是“某队某村”,就问:你是农村户口?我说是的。他又问,那你家条件如何,我如实回答。
不到一周,他就提出了分手。还很“厚道”地告诉我原因:我之前是以为你家条件好,后来知道了,我家也是农村的,我太知道穷的苦了,我不想我父母吃苦太多替我还房贷。我是研究生,有正式编制的工作,我想找一个可以一步到位的女孩。你就当我是个渣男好了。
绕来绕去,始终绕不开家庭背景。父母农民,每年收入3万多,没有保险;哥哥高中毕业,工厂打工,工资刚好维持家用,嫂子不上班在家带孩子。我一个人在省会城市,工作没有编制,没有车子没有房子,长相一般。
相亲认识一个医院采购,他说“你很有趣,性格也好,长得这么清秀,但我们不适合。你慢慢找,总能找到适合你的。”我问为什么不适合,答:家庭。
昨天相亲又失败了。他说做朋友更好,不想找农村的女孩。
道理我都懂,鸡汤也很多,都会说:农村出身怎么了?爱你就该爱你的一切。但我的情况就是这样。
评论说:真正条件好的家庭,不会出现“剩女”的问题。
首先是家庭的人脉资源,介绍的大把优质男生,有家庭把关,能差到哪里去;其次是家庭条件好,说明父母有文化,有见识,知道女生的最好年纪是什么时候,不会让自家的女儿去被人挑。
门当户对是几千年越不过的坎?
农村的男生再努力,也会被称为“凤凰男”?
再优秀的女生,在婚恋中也会被“低看一眼”?
简爱心理咨询师点评:
好的婚姻,是需要互相匹配和互相欣赏的,彼之蜜糖,汝之砒霜。而许多人一生在追求的是“补洞”,因为我有遗憾,所以我去外在世界里找一个人来弥补我的遗憾,所以农村的千方百计找一个城里的,没文化的想找有文化的,从小没有经过风霜的特别喜欢有故事的伴侣,从小被父母管得严没机会反叛的,特别容易被叛逆感强的人吸引。而这样的寻觅,往往很多时候会变成一场场的婚姻悲剧。因为我们想要那个看似光鲜的外在,而内在里,我们并无相应的“德行”来匹配这样的外在。你希望找什么样的人,你最好先成为这样的人,并享受成为这样的人的快乐和背后的那份不容易。当你成为这样的人,你才有机会和同样的人同频共舞。
与其说真正好的家庭——见识好,家境好,人脉好,亲子关系好会让孩子挑选的余地大一些,或者不会让人挑。不如说这样的家庭说实话“本自具足”,这样家庭出生的孩子,基本上人格是健全的,他们的人生已经比其他人的人生要“圆满”得多,他们未必还需要挑人了,更多会是吸引到人。象这样优秀的家教的孩子,一定会是人群中让人最舒服的,他们也懂得让自己继续的舒服下去,所以他们在婚姻中吸引到另一个“圆”的一半的机会,也比别人要多一些。但这样的家庭毕竟凤毛鳞角,大部分人都是从一个不圆满的缺角,进而和另一个不圆满的缺角在一起磨合,直至最终两个人都磨得圆润。
想打破“出身决定论”,首先要去找认同这个出身的人做伴侣。而不要企图在一个并不认同你的出身的人身上去找。这里的“认同"包括能较中立的看事情,不存偏见,对你的生活习惯、饮食、三观都能够较认同欣赏。
如果相亲时对方一看你是农村的,大专生、穿特步就翻白眼,试问又有什么必要去说服和证明对方非要接受你呢?对方可以有他们的择偶要求,即使这些要求看起来非常可笑不合理,也是被允许存在的,而我们能作的,就只是“接受你就是这个样子”,也接受“我就是现在的这个样子”。
遇见“自己”,认同自己,坚信自身的价值。这种自信,本身就是一种底气和光芒。而不是一相亲,就摆出“我家就是这样,我就是这样,你嫌弃不?”的样子,等着别人来挑。所以,我们主张,遇见自己,遇见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