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我老了,我想去一僻静的地方养老。远离闹市,远离尘嚣,去亲近自然,享受生命,只想为自个儿活一次。
这时,我就想到了陶渊明写的那个世外桃源。那里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祥和安宁,人民幸福。或许那里只是想象,也总是令人无比的神往。
等我老了,我就有时间好好规划一下以后的人生路了。
前三十年是为父母活的,父母期望我们以后能干点什么。或许是天分欠缺,也可能是自个儿努力的不够,我们没能够活出父母所期望的模样。转而,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到孩子们的身上。我们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再受苦,就希望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闯出一条适合自个儿的人生道路来。
孩子们一天天大了,我们也不可避免地一天天老去。等我老了,就想寻一安静的住处,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钱是生活的保障,一份退休工资就足够我的生活了。生灾害病有医保,大可省去孩子们许多的负担。
孩子们也不容易,学知识、学文化,求职、找工作、恋爱、成家。竞争压力非常大,尽量别再给孩子们添麻烦了。
现在的年轻人成家,一套住房是标配,而这标配就难住了那些想成家的男孩、女孩们。家庭条件好的,可以付全款。家庭条件一般或差些的,就要还款,以至成为房奴。
如果那一天终将到来,我不想为赚钱的事再去奔波。毕竟钱是挣不完的。就曾听说一个拆迁大户,家里有几百万,还有几套住房。自己不满足,还到工地上出苦力赚辛苦钱。可是,事与愿违。那个拆迁大户没赚到辛苦钱,却在一次工作中出意外身亡了。
一个人到这世上能赚多少钱,那都是命中注定的。更不能因此而去透支自己的生命。
等我老了,我想去山边寻一住处。在那里,可以感受山里的幽静,树木的苍翠,鸟雀的欢呼,享受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等我老了,也可以在水边选一住所,以水比邻而居。闲来无事,也可弄根钓杆,钓钓鱼。既能玩乐也能修身养性,何乐而不为呢?
等我老了,也可择个小点的村庄,有个简易的窝棚。与朴实的农人为友。有一口水井,养个猫啊狗的,粗茶淡饭,过隐士般简单的生活,也未尝不可。
如此这般,只是想象。未来的生活还是要靠今天的努力。
就像以前常教导孩子们的话:“吃甘蔗是先从梢子吃呢?还是先从根子吃呢?”是一样的道理。
从梢子吃,是越吃越甜,从根子吃,是先甜,而后不甜。生活也是这样,只有先苦而后甜。怕吃苦会吃更多的苦。
等我老了,只要能吃能动,不为基本的生存所需犯愁。清风明月作伴,诗书茶酒为伍。想去哪儿走走,就去哪里走走。想去哪儿看看,就去哪儿看看,如此这般,此生何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