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什么是“交流恐惧症”?
例如,你对于让孩子影响你(无论是婴儿、幼儿还是成人)有些抗拒,这就是所谓的“交流恐惧症”。即是害怕对话,害怕受到他人的影响,害怕变成“对方行动的对象”。
我们在婴幼儿时期获得怎么样的对待,我们在成年后通常也会以那种方式对待婴幼儿。
我们不少人在幼年被照顾得很好,但是没有体验到互动和交流。典型的例子就是,大人没有认真看待你的感受,没有把你的情感和需求用心去对待,更多只是把你视为“宝宝”、“孩子”、“多个孩子之一”,而不是一个个体。大人不让你影响他们,总是让你独自待着,那么你就有可能患上交流恐惧症了。
02 如何改变亲子关系中的“交流恐惧症”?
即便你发现自己有交流恐惧症,也不必过度自责或者羞愧。
你可以做出改变,让你和孩子彼此回应。
你可以试着注意,你是否经常回避你与孩子之间的互动?你是否常对着孩子说话,而不是仅仅与他对话?
互动是一种本能,你可以学习顺从互动的本能,给予孩子需要的相互关注。
你可以开始倾听,开始从孩子和你自己的角度看世界,允许孩子与你不同,让孩子对你产生影响。
即便孩子已长大成年,当他发现父母能够平等地看待他,理解他的行为与话语的时候,他也会觉得意义非凡。
03 实践方式
1.练习你的行为模式。
当孩子想获得关注的时候,如果你几乎每次都有事情要处理,这可能就是你以这些事情为借口推开孩子,这时候你的交流恐惧症就犯了。
要留意你自己什么时候会有这种反应,然后停下来,克服那个想要把孩子推开的反应,让孩子一起参与你需要完成的工作。
2.克服“不愿意听别人告诉你一些事情”的习惯。
如果别人告诉你的事情,你会觉得这是你应该知道却不知道的事情吗?你会有什么感觉?
这时候,不必马上以你的方式回应这些问题(如“我知道啊,就是那个……”),而是说出这种事情发生的时候,你的感受是什么?
直面这种感受,容纳自己的未知,接受被别人合理地影响,这样才有利于打开交流的枷锁。
——核心观点来自《真希望我父母也读过这本书》/第五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