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其祖先急速食喻 昔有一人,从北天竺至南天竺。住止既久,即聘其女,共为夫妇。时妇为夫造设饮食,夫得急吞,不避其热。妇时怪之,语其夫言:“此中无贼劫夺人者,有何急事,匆匆乃尔,不安徐食! ”夫答妇言:“有好密事,不得语汝。”妇闻其言,谓有异法,殷勤问之,良久乃答:“我祖父已来,法常速食,我今效之,是故疾耳。”世间凡夫,亦复如是。不达正理,不知善恶,作诸邪行, 不以为耻,而云我祖父已来,作如是法,至死受行,终不舍离。 如彼愚人,习其速食,以为好法。
“我祖父已来,法常如何如何,我今效之,”这话常常听说的,人们解释说这是传统,传统自然有优劣,优良传统继承是必须的,象“我祖父以来,法常勤俭,我今效之”、“我祖父以来,法常好施,我今效之”、“我祖父以来,法常机巧,我今效之”、“我祖父以来,法常读书,我今效之”、“我祖父以来,法常温良恭俭让,我今效之”等等,效之何妨;至于“法常速食”、“法常慢食”、“法常早起”、“法常晚睡”、“法常冬泳”、“法常裸睡”、”法常嗜辣“等等一些生活习惯,如果身体能够接受得了,或者可以从中受益,效之也无妨;而那些不达正理不知善恶的歪门邪行, 如果也说“我祖父以来法常家暴,我今效之”、“法常烧杀抢掠”、“法常无赖”、“法常作恶”、”法常说谎“等等都要“我今效之”, 那便无耻透顶了,当然效之的肯定不少,不然不会有“上梁不正下梁歪”的说法了,如此,为了我们的后代在说起“我今效之”时可以有可效之处,我们自当检点自己的行为,起心动念良善为本,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自可以无愧我心。
尝庵婆罗果喻 昔有一长者,遣人持钱至他园中买庵婆罗果而欲食之,而敕之言:“好甜美者,汝当买来。”即便持钱,往买其果。果主言:“我此树果,悉皆美好,无一恶者。汝尝一果,足以知之。” 买果者言:“我今当一一尝之,然后当取。若但尝一,何以可知?”寻即取果一一皆尝。持来归家,长者见已,恶而不食, 便一切都弃。世间之人,亦复如是。闻持戒施得大富乐,身常安隐, 无有诸患,不肯信之,而作是言:“布施得福,我自得时,然后可信。”目睹现世贵贱贫穷,皆是先业所获果报,不知推一,以求因果,方怀不信,须己自经。一旦命终,财物丧失,如彼尝果,一切都弃。
”汝尝一果,足以知之“,果主已经告诉他验证方法了,这个人却固执地认为尝一个不可能知道全部都甜,一一皆尝才放心, 这份小心和孝心也不是没有一点值得表扬的地方,他真的可以尝一果而知百果香,或者他可以买回来让长者尝,不甜再说喽。“布施得福,我自得时,然后可信。”这是很多人都会有的想法,好处看得见摸得着才行,”挖到蓝里才是菜“,刚行下春风就想望秋雨降临,却不知道用一个事例去推断,从而明白事务间的因果关系,目光短浅急功近利,一旦生命终结,一切尽皆丧失,再想做什么都来不及了。
为二妇故丧其两目喻 昔有一人,聘取二妇。若近其一,为一所瞋。不能裁断, 便在二妇中间正身仰卧。值天大雨,屋舍淋漏,水土俱下,堕其眼中。以先有要,不敢起避,遂令二目俱失其明。世间凡夫,亦复如是。亲近邪友,习行非法,造作结业, 堕三恶道,长处生死,丧智慧眼。如彼愚夫,为其二妇故, 二眼俱失。
结业:结即惑。指由烦恼而造作的恶业。智慧眼:指能够观照真理之眼。
没有了智慧眼,丧失了道德心,自然分不清事情好坏,分辨不出朋友品行优劣,所谓的眼不明心不亮,自然”亲近邪友,习行非法,造作结业, 堕三恶道,长处生死“而不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