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努力越困惑?
过程重要还是结果重要?努力重要还是方向重要?先天重要还是后天重要?这些一直是争论不休的话题,如果看一百本书会有一百种说法。有的书教我们要努力,因为努力也是一种天赋,有的书里面说必须定位自己的特长,不要做无用功。有的书教我们体验过程,生命在于体验,有的书里说过程都是为结果服务的,结果不好奋斗就没有意义。所以有些人就有了一种越读书越困惑的感受,觉得无所适从,甚至怀疑是不是哪位作者写得不对。
人在困惑中有两种常见的现象。一种是表面勤奋,看起来一直在想各种办法。一说小孩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就不管三七二十一,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一说正面教育,就只能和孩子轻言细语讲道理,什么规矩都不立。还有一种现象是停步观望,美其名曰想清楚再行动。前几天私塾五班开了一个写作训练营,一位同学跟我讲很想去参加,但我发现他从来没有输出过任何文字,理由是一直害怕写不好,所以就没写。
当我们面临各种焦虑和困惑时,最需要是去思考底层的逻辑,因为在逻辑之上可以包装出各种花样,只会让你眼睛看花。在知识付费的时代,琳琅满目的知识产品就如同包装精美的食品,如果不懂看说明也很难知道谁的卡路里多少。当不具备足够的底层逻辑思考能力、识别能力不够的时候,无论多么仔细也看不出一件事情的门道。这时就会做出一些低效甚至无效的行为,不作为也是一种行为。
能力都是逐渐形成的,不可能一蹴而就,低效不可怕,可怕的是一直低效。这时候需要一种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通过微小的试错,不断修正前进的方向。本周学习的《终身成长》一书就提到了一种思维模式叫「成长型思维」,与之对应的是「固化型思维」。具有成长型思维的人,想法不会是一层不变的,会在实践中不断去检验对与错,而不是人云亦云或者固步自封。
成长型思维之一:辩证地去看问题
很多看似矛盾的话不是说得不对,而是对每个人来讲只适合不同的阶段,在不同的阶段需要不同的营养成分,有时候需要辩证地去看问题。
过程重要还是结果重要?如果要绝对地讲,我立马会说是结果重要,做任何事不都是要一个好的结果吗?但如果把人生分为一个个的阶段,是不是每个阶段都把结果看得那么重要?学知识选择速成班上手快,但如果要深入还是得打牢基础。因此不是结果不重要,而是要想提高后续成功率,过程方法更重要。
努力重要还是方向重要?如果不努力,可能永远都看不到方向。因此任何情况下努力都是必须的,不要害怕别人笑话你努力了没有成功,有天赋又努力的人比比皆是,害怕努力只是为不成功找个托辞而已。
先天重要还是后天重要?天赋高好比翻台率高,成长积累就更快。但天赋也是努力的结果,所以不要怪自己「出厂设置」不好。在《请停止无效努力》一书就讲到,努力也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天赋,叫「意愿天赋」。
成长型思维之二:从缺点中发掘闪光点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特质,一旦某些特质不被大众所接纳,就会被看成缺点。但是缺点在一定阶段是缺点,在未来也许会成为优点。
记得我有位大学同学动作非常慢,每次做作业都是最后一个交,经常被大家嘲笑为「乌龟」。但是后来我们发现他慢的原因是做事非常仔细,而且正确率极高。到了最后两个学年,他的优势渐渐显露出来,因为他基本上做一道题就对一道,经常得高分,每年都拿了一等奖学金。我们后来开了一门工程制图的课,要画物体的结构图。每次看看他绘的图,再看看自己的,完全就是印刷品和草稿的区别。有些缺点不一定就是真正的缺点,也许只是它的能量没有暴露出来而已。
成长型思维之三:不要害怕承担责任
人人都知道,从事挑战性的工作更能锻炼能力,但真正碰到挑战的时候,不同的人就反应不一了。
几年前,我们团队里面,有个小伙子害怕做项目负责人,我们观察他技术能力还是不错的,完全可以胜任那个项目。后来才知道,他害怕项目失败承担责任,只想做一些分配好的具体任务。最后另一位年龄稍小的同事把项目接了下来,结果是虽然项目完成得不算出彩,但他成长得非常快。几年后这两人拉开了非常大的差距。
勇于承担责任可以带来正反馈,起到加速器的作用。有人说一个人的成功能力占60%,勇气占40%,我觉得基本上是成立的。
结束语
成长型思维包含了思维层次的方方面面,以上只是一点点自己的体会。如果总结一下,我觉得成长型思维应该是拥抱矛盾、接纳不足、不惧变化、勇敢面对未知的一种思维方式。当固化型思维的人在矛盾中纠结、变化中惶遽的时候,成长型思维的人已经向前走了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