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傍晚与娃视频,娃刚在外面玩回家,口很渴,叽哩咕噜一口气把水壶半壶水喝光了。娃拿着水壶跟我说:“妈妈,我把水喝光了!” 在旁边的爷爷奶奶就让我要表扬一下宝宝。我问宝宝:“你是不是很渴?”她说是的,我说你渴的时候自己去喝水,这一点做的很对。
我经常跟朋友说我们家的氛围是特别友善的,爷爷奶奶几乎不会对孩子批评,更不会发火。奶奶爷爷对孩子的口头禅就是“宝宝真棒!”、“宝宝很厉害”诸如此类花式夸奖。听多了我便隐隐担心,担心她不能抗挫玻璃心,担心她自我膨胀……。
所以,我从网上还有听其他老师讲课中整理了如何表扬孩子的三个点。分享给了家里人,不是很新颖独特的见解,其实现在也是一个共识,但落实到行动上,真是不太容易,平时要多觉察、多反思、多提醒自己。
1.表扬的时机是在孩子取得成就的时候表扬,而不是为了让孩子心情好;表扬称赞程度要与孩子取得的成就相匹配。这样,才会让父母的表扬在孩子心中更有分量,父母的表扬才更有价值。
2.表扬孩子的努力而不是聪明
斯坦福大学着名发展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及其团队在过去的10年里追踪研究发现经常被夸奖聪明的孩子更不能承受失败的挫败感,不喜欢面对挑战。他们更倾向选择简单任务而非挑战性任务,因为这样可以保持看起来聪明,而躲避出丑的风险。而经常被鼓励努力的孩子刚会用成长性心态面对挑战,因为努力是可自我调控的。
3.多鼓励过程,不要笼统的表扬。多描述过程激励孩子,而不是表扬结果,或者笼统的表扬,比如:你真棒!你真漂亮!你真帅!你……。这样简单粗暴的表扬多了,不仅不会激励孩子下次表现,还容易形成玻璃心。更有意义的鼓励孩子比如:我看到你很努力的做……,我很……。你居然可以做到……,告诉妈妈你是怎么做到的?(通过孩子的回答反馈给孩子,妈妈很欣赏你的坚持,勇敢,努力等),这样就不会是笼统的表扬。
激励孩子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学问。为人父母,要学习的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