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习惯的力量如此巨大,大到足以影响我们的命运。
带着希望改变现状的心态和心情,花了两个早上看完了《习惯的力量》,最大的感受是和收获是,谢天谢地自己翻开了它,并且读完了。全书解释了一个真理,我们的习惯,都是可以随我们的自由意志,被科学系统地改变和培养的,从而起到塑造我们自己日常行为的作用,直至影响和改变自己命运的可能性。
书里先讲到了很多发生在医学界的案例,比如丧失记忆的人,大脑里对很多概念无认知的人,却能在固定的时间地点,去那里做一件自己以往常做的习惯做的事,特别讲到一个大脑损伤患者不知道厨房在哪里,但能自己去厨房的冰箱准确地取出食用的东西......在每天散步后,每天都能回到自己的家中,而别人问他家在哪里,他却回答不上来。习惯,就像被写进了行为的惯例,即便大脑受了创伤,记忆无存,但行为却毫无偏差。
令我感到特别开心的是,这究竟是习惯力量还是人体自带的功能,作者也没有下结论,但作者通过很多科学家的研究和实验,告诉我们:习惯往往在人们发生了重大生活改变后会改变特别明显,比如结婚、离婚、失业、生孩子,书里还强调生孩子带来的改变特别巨大。
我结合了下自己的实际,发现的确很有道理 。生孩子后,母性使然,许多女性开始只为自己的孩子花钱,对自己特别抠门,直到有一天发现自己不快乐了,才发现自己不够爱自己,对自己简直太吝啬了。在没有孩子之前,我也是一个挺会为自己的生活和计划做打算的人,日子过得滋润充实,生孩子后,我开始对自己也特别抠门了,吃穿用度开始紧缩,发现生活质感也开始下滑。再加之辞职在家,以往我有看新闻的习惯,如今开始怠慢了,很多事情慢慢也就没有认知和接收了解,因为实在精力有限,似乎也开始与社会脱节。然后孩子的事,完全变成了我自己的事的感觉,他还没读好书,学好习,各种担忧、愤怒、焦虑的情绪会不自觉地产生。而这些对以前一个在职场打拼的我来说,似乎很少的思维习惯和情绪模式都产生了。所以,我完全相信作者说的这些,我自己的经历就是。
但好在最终作者是希望我们都能成为主宰自己习惯和命运的主人,书里讲到一个人给自己12个月的时间,相信自己可以改变,将目前绝望的生活过好,否则他会自杀。而在他积极的情绪态度作用下,他逐渐改变了自己的不良习惯,取而代之更好的习惯,从而最终在期限还没截止前,就实现了幸福的生活状态和许多可观的生活目标,而这一切的源头都源于相信。
无独有偶,书中还讲到一个球员丧子之痛后,用亲情的力量和家庭的关系,来激励球员之间的精诚合作和相互信任,从而让自己所处不利局面的球队转为赢的一方,也是用这种潜在的看不见的力量,去影响了队员的习惯和心态。还讲到了星巴克和一些大型公司,最终从商业的亏损不利地位,扭亏为盈而实现利润财富快速增值的事实,深挖企业的基因和制度因素后,得出了也是得益于这些组织所秉承的文化基因和习惯精神。比如星巴克强调员工的自律性培养,每年花很多时间和成本培养员工的自律精神,让员工哪怕在顾客投诉和不良情绪的情况下,还能保持高度热情、平和的服务情绪,这样让星巴克的服务质量一直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且利润越来越可观。
可见,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组织,决定个人和企业命运的,往往正是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习惯。
书中也讲到了指导习惯改变的路径,处理好惯常行为、暗示和奖赏的关系,不断记录自己的行为、暗示和奖赏的内容,从而找出真正影响行为习惯的因素,进行替代项行为习惯的干预和引导影响,最终完全控制和改变自己觉得不好的习惯。
此书值得多次阅读,反复斟酌,我读完后,最大的感受是人的生活状态,都是我们的生活习惯、思想认知、思维习惯的综合体现。如果希望生活更加有序、规律或者可控性更强,则需要自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自己的习惯调整和培养优化上,这里想说说自己接下来想重点培养的几个好习惯:记录、自律、运动、理性、平和。
第一:记录自己每天的时间用在哪些地方,做好时间和精力管理,不断优化每一天的生命价值。
第二:自律性习惯培养。早睡早起,饮食有节、起居有常。
第三:运动,每天能步行、瑜伽练习。
第四:理性,不会为任何人的语言和情绪随意左右,更不会深陷其中,哪怕那个人是自己在最在乎的人,多远离这样的人,少些感性,多些理性。
第五:平和,时刻检视自己的情绪,确保自己处于平和喜乐的状态之中。与智者同行,做文化属性的强者。
谢谢冥冥中的相遇,在这样的低迷日子里,我依然能读到这样的好书,感受习惯的力量,以及自己身上正在期待更好的生活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