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回文抄公:
做先生的,应该一面教一面学,并不是贩买些知识来,就可以终身卖不尽的。现在教育界的通病,就是各人拿从前所学的抄袭过来,传给学生。看他书房里书架上所摆设的,无非是从前读过的几本旧教科书,就是这几本书,也还未必去温习的,何况乎研究新的学问,求新的进步呢!先生既没有进步,学生也就难有进步了。这也是教学分离的流弊。那好的先生就不是这样,他必是一方面指导学生,一方面研究学问……因为时常研究学问,就能时常找到新理,这不但是教诲丰富,学生能多得些益处,而且时常有新的材料发表,也是做先生的一件畅快事体……孔子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真是过来人阅历之谈。因为必定要学而不厌,然后才能诲人不倦;否则年年照样画葫芦,我却觉得有十分的枯燥。(陶行知1919年《教学合一》)
——陶行知描述的教学现象,到了今天几乎没有变化。
教师为什么要不停学习?因为教师是教人学习的,自己该是学习的榜样。因为教师是和人打交道的,和人打交道要了解人,了解人、了解人性,学一辈子也不敢说了解清楚了,何况不学习;不学习,不了解人、不了解人性,怎么进行教学。因为教师面对的人是宇宙的人,是社会的人,无论是宇宙还是社会,教师穷其一生也难以彻底了解透彻。
——何况,人、人性、宇宙、社会,都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作为教人学习、和人相处的教师,敢不学习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