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争可寿
文/石岩磊
不争,是道家的一个重要理念,在其经典名著《道德经》中就有8处提及,而它的核心思想是“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意思是:因为他不与人争,所以天下没有人能和他相争。这一观点还成为了许多人淡泊名利修身养性的座右铭,也从另外一个角度可以看出“争”必有危害,所以人们才想极力规避,那“争”之害又在何处呢?
争强好胜历来被视作为人处事的大忌,在逞能的过程中,人们很容易口出狂言,或是做些出格之事以证明自己高人一等,从而招人嫉恨令人厌烦,甚至引火烧身闯下祸端。孙悟空天不怕地不怕,天王老子面前也敢抡大棍,可最后还不是让佛祖压在了五行山下? 虽然这只是个传说,但它绝对发端于现实生活中无数真实的故事,有多少人的棱角被坎坷磨平?有多少人成了枪打的出头鸟?又有多少人在不服中气绝身亡?
为何自古豪杰多好酒,因为酒中自有青云志,酒中自有无争情。酒之所以倍受人们的青睐,一方面源于它可以令人忘忧,另一方面在于它能叫人摆脱“执着心”。李白斗酒诗百篇,既会“直挂云帆济沧海”,更能“与尔同销万古愁”,乙醇的麻醉作用可以使人飘飘欲仙,忘却人间烦恼,不去念念不忘功名利禄,不去斤斤计较恩恩怨怨,似醉非醉中淡了爱恨情仇,两眼迷离间少了功过是非,只是在氤氲的氛围里享受微醺带来的快意,还可邀月同斟共饮,一起话嫦娥。
“我不是喜欢酒的味道,而是钟情于醉的感觉”,这句话道出了无数“酒腻子”的心声,他们在晕晕乎乎中摘掉了假面,卸下了身上的护甲,无需和别人一较高下,不用再寻觅较真的对手,只是不断地试探着自个儿的酒线。人们争名夺利也好,争光露脸也罢,其实都是在和自己较劲,意欲把脸上的容光化作心底的自鸣得意,在所谓争气好勇的鼓动下,抖起怂人胆挺刀向前,在旁人“加油”的呐喊声中挤出最后一丝气力,而筋疲力竭之时,才发现众人早已经如看完电影散场般一哄而散,口里还大呼“不过瘾”,原来我们有时不过是他人眼里的戏子。
“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这是百岁老人杨绛先生最喜欢的名言,也是穿越国界、跨越世纪的强音。不屑于争彰显的是无形无象的大气,看过了无数风云变幻的自然奇观,已不会对雷电冰雹大惊小怪,经过了世事沧桑的人间磨砺,已不再对荣辱毁誉激情澎湃;不屑于争凸现的是淡泊宁静的胸襟,海不言深而纳百川,天不言阔而容万象,不把芝麻放在眼里,你才会看到西瓜,不将名利置于心尖,你方可超然物外,收获更多的开心。
道家自古就拥有万千追随者,除了其高深莫测的哲理原因外,还在于它具有非常强的实用功效,既可用来修心,也可用来健身。在不争中,我们能够超脱自在,不去争一时之勇,不去逞倏忽之快,而是在平心静气中自观,感受一呼一吸间的酣畅,乐享物我两忘的轻松,奇经八脉便会开合自如,整个身心就如浸过琼浆般欢愉,神清气爽自不待言,寿比南山已然可期。
202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