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假期,难得地回了一趟农村老家。
自从爷爷奶奶不在之后,我们就很少回来了,家里的老房子在一排排小楼房之间,显得很落寞潦草。
距离我上一次回来,都已经是十年前了,村里的变化真的很大,四周看了看,除了我们家的老房子,周边的小楼房有瓷砖的,有彩色腻子的,有落地窗的……显示了不同时期的建筑特色,也显示了村里的生活水平。
更让我惊讶的是,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个小车库,里面有农用车,有耕用机器,还有洗得光亮的私家车……我不得不感叹这些年村里的发展变化,一点也不比城市逊色,自己顿时有种刘姥姥的感觉。
儿时最好玩伴听说我回来,送来了自家种的荔枝芒果,颜值比超市里卖的好太多了,放在旁边就能闻到淡淡的阳光和青草的味道,吃起来也很新鲜,水分很足,让人停不下来。
朋友说是为了我这个好久不见的老朋友特意挑了好的送来,我极力解释,比起城市里买的那些经过精美包装,辗转了几次商贩的水果来说,我更喜欢这刚从树上摘下来的新鲜味道。
她的身后还跟了一个三岁大的小男孩,衣服虽然有些脏,但是并没有我们小时候的破旧,款式看起来甚至比城里的小孩穿的还要新潮,见了我之后还大大方方地叫了声阿姨,并没有怯弱怕生的样子。
朋友当初家里艰难,初中毕业之后就没有再坚持读书,在家里帮忙做了几年农活后,满十八岁领了身份证就出去打工了。
前几年嫁了一个比她大两岁的同村男人,之后就一直在村里生活。
农村空气质量好,所以紫外线比有雾霾的城市强,她的肤色被晒成了健康的小麦色,看起来很健康。虽然不化妆不保养,一看就是常年生活在农村的样子,但是穿着上又跟城里人一样好,整个人也没有任何操劳的痕迹,更不是印象中农村妇女的形象,我不知道该用什么来形容她,但是我觉得她比我活得轻松自在。
后来聊天的时候才知道,这几年村里土地重新规划,化零为整之后很多人都把土地整租了出去,剩下一些零散的土地,可以自给自足种些瓜果蔬菜。
既然自家不种地了,也不怕没有收入,可以去给承包土地的老板打工,帮他们种各种农作物、除草、收割,反正一年四季也都有活干。
虽然还是做农活,却像上班一样,工作八个小时,按照农活的繁重程度每天一百到两百不等,工资日结,家里有事就可以不去,也不用请假扣工资,竟比在城里上班还自由。
就在昨天,朋友还去农场帮人摘辣椒,上午早早七点钟去,十一点钟太阳大了就可以回家休息,下午三点钟太阳没那么烈了再去,做四个小时再回家吃饭,一天一百五,这样算来比我一个月的工资也差不了太多。
再加上土地租出去的租金,一年算下来我觉得朋友的生活水平怕是比我还要好太多。
第二天我们约了一起去镇上赶集,朋友开了自家的小车来接我。
虽然不是赶集日,但是街上的人也很多。街上小时候见到的那些地摊小贩少了很多,倒是多了好几家大型超市,跟城市里没有什么区别,但是物价却高了不少。
朋友熟门熟路地找到停车的地方,领着我去她常去的超市买东西。
看着自己的购物车和朋友的购物车,我看了价格只敢买一些必需品,朋友倒好,各种零食生活用品堆了满满一车,结账的时候我看到朋友淡定地拿出手机支付,顿时觉得自己才是村里的小气鬼。
天气热,朋友又带我去喝了奶茶,看着路边一家家店铺招牌,若不是因为偶尔有车开过扬起一阵灰尘,我怀疑这不是个小镇,而是城里哪个大学的后街。琳琅满目的品牌服饰店、粉店、理发店、化妆品店……应有尽有。
晚饭后朋友又叫我去吃宵夜。
镇上的夜市很热闹,同样有酒吧、烧烤摊。几乎家家都满座,不预定的话只能在一旁排队等位。
朋友不用看菜单就点了好几样自己喜欢的菜,看样子是常客了。
食物上来的时候分量很足,味道也比我以前吃过的好很多。
朋友在昏黄灯光下聊着自己这几年的生活,虽然用词直白,嘴上也说着羡慕城里的生活,但是我真的能感受到,她是真的幸福。
我真的是由衷羡慕朋友这样的日子的,这样的烟火少了许多慌慌张张,日子简单安宁,吃穿不愁。不用参与城市的快节奏,不用体验那些内卷竞争,就这样偶尔三五好友小聚,嘴上说着迷茫羡慕城市的话,可是生活却是真实的安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