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牌课堂备赛心得

       今天简单分享我的关于备赛的做法和感想。

       1.      相信并拥抱信息技术

       “你相信信息技术会给教学带来改变吗?你相信技术会让教学变得更好吗?”。记得初次进行麻吉星共读活动,陈蕾老师就给我们提了这样一个问题。而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我更加坚定了这种想法。如何才能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是长期困扰我们的问题,经验不一定可靠,但数据能说话,数据能指导我们,能改善我们的教学,能提高教学的效率。在这个信息大数据时代,我们每位教师唯有积极拥抱信息技术、勤于思考、敏于实践、勇于创新、善于学习和总结,才不会被淘汰。

      2.      刻意练习

      在日常教学中,我会刻意去练习自己的数据感,从而进行更好更有效的教学决策。何时需进行投票检测,面对投票产生的数据,如何进行选项挑人;何时进行二次投票;何时需要调整组员位置再去进行小组对话等等。

      不仅仅是老师需要刻意练习,信息化课堂中如要进行更高效的小组合作,我认为,学生也需要去刻意练习,譬如:面对一项任务时,组长和组员如何进行快速地决策和分配;如何去管理小组成员,确保让每个人顺利地参与;进行小组对话时,按照什么样的顺序去轮流说;面对基础十分薄弱地同学,如何在有限地时间帮助到他等等。这些都要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去指导去练习。

      比如,我在这次大赛中运用了JigsawReading英语阅读拼图法。(如图所示)


1

        这个过程比较复杂,学生面临着,任务发放—原始小组打散—重组专家组—小组讨论—回原始组—小组合作对话等,如学生没有理解到其意义和做法,很容易出现找不到位置或找不到任务的问题。因此,在赛前,我会刻意去练习,让他们理解这一活动的意义,他们需要如何地去合作区去进行这一系列活动。

     3.      关注评价标准

       每次的博士课堂在评课时,王博士和周校特别关注评价表。这次我在为参赛作准备做课件时,我也在不经意间,将方案中的两张评价表格放在旁边,作为参照标准去备赛。此刻拿到这份荣誉的我,也更加明白了“评价标准”的重要意义。原来有了切实可行的评价标准,我能在评委评价前找出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从而更好地去完善课件。同样的,学生有了评价标准,也会有助于培养他们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能力,从而进行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这种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评价标准还有助于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通过评价学生的作业,教师可以向学生传达自己的教学期望和要求,而学生也可以通过作业反馈自己的学习困惑和需求。这种双向的沟通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教学效果。

      最后,想借苏格拉底的一句话送给大家:“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我相信,只要我们积极拥抱信息化教育,善于运用各种资源和技术,我们的教学将会更加有趣、高效,学生们的创新能力也会得到进一步提升。让我们拥抱科技,助力教学!让我们一起努力,成为信息化时代的实践者!让我们点燃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共同开启智教育的新篇章!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