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东北的冬天,越来越不冷了,雪也下的越来越少了。
2、小的时候,雪总是下的很大,有时真的会大雪封门。早上起来,向窗外望去,一片白雪茫茫,雪下的足有窗台高。用力将门推开一个小缝,我们钻出去,用铁锹开出一条路,然后开始清除门前和院子里的雪。清出来的雪堆成一座小山。我们异常兴奋,不顾寒冷,堆雪人,打雪仗,玩的不亦乐乎!
小的时候,风寒的刺骨。我们穿着妈妈做的小棉袄,头上戴着呼扇着两个大耳朵的狗皮帽子,手上带着厚厚的大手闷子,脚上穿着毡底大棉鞋,在风中跑来跑去,并不觉得有多冷。滑冰车,打冰嘎,捉迷藏,拎灯笼,放鞭炮,那是只属于我们的快乐的冬天,快乐的童年!
小的时候,过年是冬天最快乐的期盼。早早的拿着父母给的零钱,到供销社去买花花绿绿的糖果,散发着特有香味的礼花和鞭炮,缤纷多彩的年画。桔瓣糖,圆糖球,馅糖,吃到嘴里甜到心里。鞭炮是等不到过年那天才放的,总是每天拆下来几个一个一个的放。左手拿着点燃的一根香,右手拿着鞭炮,点着了药捻迅速扔出去,一声炸响,炸开了心花。有时扔的慢了,手指就会炸的黢黑。年画里一定会有一张是可爰的胖娃娃抱着大鱼的,帖在墙上最显著的位置,寓意着年年有余。连环画式的年画是我们最喜欢的。三国演义,西游记,隋唐演义,八仙过海。。。人物丰满,故事精彩,吸引着我们一遍一遍的回味。
3、如今生活在城市,早已感受不到从前的冬天的味道了。天气好的时候,天空晴朗,空气干冽。气压低的时候,天气则显得异常阴郁,空气中充满雾霾。
现在的冬天虽然没有以前冷了,但人们穿的却比以前多了,厚了。俊男靓女们穿着时尚靓丽的长的短的羽绒服,或者黑的白的黄的貂皮大衣。街上行人匆匆,上班的,赶生意的,逛街的,擦肩而过,互不相看。车流穿梭,喇叭轰鸣,汽车尾气肆无忌惮的飞向城市的天空。
到了夜晚,街边的酒店饭店歌厅酒吧热闹起来。霓虹闪烁灯火辉煌,里面推杯换盏,歌舞升平。不见了夏日大排档的清凉,但小饭店小烧烤店里却热闹的很。外面清冷,屋内热气腾腾,人声嘈杂。穿着黑貂脖子上戴着金链子的青年男子一边大口喝着酒,一边继续打电话呼朋唤友,还不时的吆喝着服务员加几个串几瓶啤酒。旁边坐着传说中的穿着白貂的扒蒜小妹,用崇拜爱慕的眼神看着身边的男子。
处于经济困境中的东北,离开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但留下来的依然活色生香的坚守着这片土地,这个城市。也许工资不多,生意难做,每天都在为生计奔波,但却无法阻拦他们对生活的热爱,美酒音乐玩乐仍是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许正是严寒的天气,赋予和练就了东北人坚强和乐观的性格。
要不是长假,春晚,年夜饭,人们几乎淡忘了年的概念。如今城市里的年,大城市已经不让放鞭炮了,小城市还能听到此起彼伏的鞭炮声,还能让人们感受年带来的震动。一桌子丰盛的饭菜没动几口,人们对吃的欲望比从前越来越小了。到饭店吃年夜饭的越来越多了,人们不愿再感受从前那种忙碌中的快乐了。人们对春晚的兴趣越来越小,以前端着饺子等着的赵本山早已不再出现在电视里了。手机的地位大大超过了电视,无论大人小孩,手里捧着手机,抢红包,看群聊,刷抖音,年在手机的一次次充电中悄然而过。
4、每年冬天回一次老家,到父亲和祖父母的坟上祭扫一下,去几个姐姐家看一看。以前的泥土房大多已被高大的砖瓦房替代,很多家的院子里都停着小汽车。村子看着比从前富了漂亮了,但却给人一种萧条凄冷的感觉。让人感觉到家乡变得陌生了,比儿时少了一种亲切温暖的气息。村子里看不见追着闹着滑冰车打雪仗的孩子了,他们也许在屋子里被父母看着写作业,或者独自玩着手机。
现在农村的年也和以前大不同了。孩子们对糖果和鞭炮的兴趣越来越小,对手机的兴趣越来越大。年画早已变成了历史,只停留在我们这一代人的记忆里了。青年和孩子们不再向以前那样,初一的早晨去亲戚长辈家磕头拜年。人们在手机里互相复制转发着千篇一律的新年祝福。
5、东北的冬,没有以前冷了。东北的年,没有以前的年味了。有些美好,注定会消逝。有些幸福,只能铭刻在记忆中。
东北的冬,也许在多年以后,每一刻都值得纪念,值得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