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一帮海外汉学家开会吃饭看展览
有来自俄罗斯的斯洛文尼亚的意大利的葡萄牙的德国的……
采访到了著名的德国汉学家顾彬先生,做了一个20分钟的专访,老先生很可爱也很敬业,讲到中间感觉他好像很困或是身体不舒服,头都快垂到了胸口看的人好揪心呀……但还是坚持回答我的问题,而且全都是干货,最后离开的时候还亲切地跟我们合影留念。真的超级感动的说!
吃饭的时候和几个老外坐在一起听他们聊天好好玩
老外们好像对于中国的汤非常的感兴趣而且要求一点也不苛刻,就咱们食堂那个普普通通的西红柿鸡蛋汤,他们打了一碗又一碗,频频说好喝好喝
吃饭的中间几个人聊起了新闻报纸。听他们一直在说什么记者与普通人的信息不对称,记者什么都知道他们什么都不知道,还有人说什么看报纸就看那些大标题好像就知道了全世界正在发生什么……没想到老外跟中国学者对于新闻记者的批评和意见都是差不多的
不过既然在国外他们也只能任人宰割了,反正我们写的稿子是不可能给他们审阅的
后来一起走去中国邮政博物馆,聊天中才知道他们的研究都好厉害!
有一位女士来自意大利是专门研究中国近代民国时期的海关史料的
还有另一位来自斯洛文尼亚的女士是长期从事中国汉代魏晋时期古代墓葬壁画研究的,这位汉学家厉害了!
在参观展览的时候我本来以为他什么都不懂,所以就热心的给他讲解中国古代的一些出土文物是代表什么意思,结果人家回答的好像什么都知道似的,我心下就纳闷儿了……一问之下才知道原来比我还专业呢
他远远看一个石板上的绘画就知道那个是魏晋时期的风格
而且这些汉学家的中文都很流利,甚至他连文言文都能看得懂,比我们许多现代的中国人都更像中国人
在看的过程中我也注意观察,对于外国人来说中国展览中试图呈现的一些政治意识形态的东西,比如说中共革命时期如何艰苦带领中华民族走出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三座大山之类的,他们根本就不会在意这些,一路下来他们只看到他们想要的,一些比如古典文献之类的或是新奇好玩的信息
所以传播效果并不是由传播者完全决定的,受众的需求和注意力关注点是另一个充满张力的维度
回来的路上我又跟那位斯洛文尼亚的女士聊,他一直问我凌晨2:00要去机场怎么坐地铁会不会误了最晚的那一班车,我就耐心的帮她查找地图信息,感觉能给外国友人提供帮助是件非常愉快的事情
后来我才知道,这位汉学家在当地教授的课程是有多牛逼:中国古代史,中国艺术思想史,还有一个更牛逼的——中国传统宇宙观。
简直要上之天文下知地理才能讲完这三门课啊……
他说因为研究古代墓葬,墓葬中所有的关于社会发展文化艺术的信息他们都要了解。所以真的是很厉害呀
另外两位男士汉学家我本来也想找他们聊聊的,尤其其中那位俄罗斯科学院的,感觉他的中文很棒!之前吃饭的时候他好像特别喜欢吃中国菜,其他的汉学家都把肉吃完了,剩了很多蔬菜,而他把整个盘子吃的一干二净,吃完之后还把米饭倒到了红烧牛肉的菜汁里面,再把整盘米饭混合菜汁一扫而光……呵呵
不过这位俄罗斯汉学家长得却很像中东人,我之前还以为他是阿联酋或是迪拜的
为了跟汉学家们拉近关系,我牺牲了中午睡眠时间,一直陪他们逛玩走回会场。在临走之前终于要到了那位斯洛文尼亚墓葬专家的名片,好开心!
就是流水账,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