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学校暑期培训的主题是与试题评价有关的内容,地理学科组邀请到了成都市地理教研员杨远双老师来到会场对组内老师进行指导。杨老师给学科组老师们带来了题为《地理试题命制技术的实践及思考》的精彩讲座。
杨老师首先向我们介绍了试题命制的四个重要参数,分别是测量的效度、测量的信度、试题的难度和试题的区分度。杨老师对每个参数都做了详细的解释,同时还告诉我们,在这四个参数中,一线教师们更加关注的是试题难度,但高校命题专家们却更加关注的是试题的区分度!因为高校希望通过高考选拔出这一学科需要的相应人才,而试题区分度可以更好的筛选出在这一学科上表现优秀的人才。这也告诉教师们应该转变自己的教学思维,不要只是一味的关注学生在每次考试中的平均分,那些所谓“学的不考,考的未教”也只是一线教师站在自己的教学立场上的感慨。认真分析每套试题背后,命题者希望通过试题传达高校对哪类人才的需求,以及试题背后所展现出的考查意图。
随后,杨老师带着我们领悟试题命制的指导思想。在“三新”背景下,暨新教材、新课标、新高考的模式下,教学及考试都是以“一核四层四翼”为指导思想,这也向我们回答了为什考,考什么和怎么考的问题。通过学习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对于全国卷试题评析的内容,老师们初步了解到了应该从哪些环节去评价一套试题。
好的试题,应该是能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的试题虽然看起来并未在教材上有内容的呈现,但试题的文字图像包含着教育性。命题者希望通过对概念的解释,对文化的介绍,来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近几年的全国卷地理试题中,情景材料有介绍产业发展、国家发展成就及区位因素的时代性特征,这些试题均是从大处着手,小处着眼进行考查,意在培养学生树立起民族发展的信心和理念。同时地理试题特别重视对地理过程的考查,通过探究地理事象的形成和演化过程,让学生更深层的理解地理原理,进而考查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因此,杨老师为我们总结了试题命制中应该坚持的十大原则。第一是要贯穿国家要求;第二是要贯穿课程改革的要求;第三是实施情景化的试题考试;第四要坚持依标据本原则;第五是科学性原则;第六是明确性原则;第七是独立性原则;第八是“面”的原则;第九是生活实践性原则;第十是公平性原则。这十条原则,概括了试题命制的总方向,试题素材的取材来源,试题内容的组织形式。
之后,杨老师向我们介绍了试题命制的基本过程。这也是一线教师最为关注的方面。第一是地理命题的一般规范性要求。如背景材料(文字、图、表等)、题组、选择题的形式和类型、选项、非选择题。第二是制定多维细目表。第三是试题素材的收集,如学习探索情景类素材、生活实践情景类素材。第四是对素材的处理。第五是确定考查方向。
最后,杨老师还介绍了试题命制过程中的一些细节。以选择题为例,杨老师介绍了选择题设计常见类型、选择题命制中常出现的技法缺陷以及命制干扰选项的技术。以非选择题的命制为例,杨老师介绍了非选择题的命制流程、预设“考查的目标”、搜集“命题的材料”、调整“预设的问题”、重现“命题的材料”等。
整场讲座,杨老师深入浅出,娓娓道来,讲座中还将试题穿插其中,让参会教师了解到了一组试题是如何诞生的,更加理解命题者希望筛选何种人才,听课者从讲座中收获颇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