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走来,在教学中我有成功之处,也有艰难困惑之处。回过头去看,我的成长有三个阶段。
01.
第一个阶段就是拿出拼命三郎的精神来教学生。
那时我刚参加工作,也没有什么好的经验和智慧,但是我相信勤能补拙,于是我把一切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教学之中。
在我看来再弱的苗也怕灌溉和施肥,于是我除了睡觉,剩下的时间全部都交给了教室。我从来不午休,吃过午饭我就呆在教室里,一方面是维持纪律,一方面是辅导学生。果不其然,有付出就有收获,这一阶段我的教学成绩斐然,也收获了很多的荣誉。
可是回归本真,我并不快乐也没有幸福感可言。我终究还是活的很累,还是处于焦虑不安的状态。
就如纪律,老师在的时候班上总是鸦雀无声,可是我们一旦离开,班上却是另外一番热闹非凡的场面,这绝对不是我要的结果。
那一刻我认识到自己绝对不是优秀的班主任,高压管理下的孩子们也绝对不是优秀的孩子。
我慌了,我在无助中开始了艰难的寻找——我的教育之道到底在哪里?
02.
第二个阶段我采用兴趣压倒一切的做法。
课堂上我力求简单生动,方法上追求趣味,语言上妙趣横生,我需要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自己的课堂散发不一样的烟火色,我要让他们爱上老师,爱上英语。
学生们喜欢我的英语课,喜欢这样的学习方式,他们对我总是一脸崇拜,而我也非常享受并沉迷于这样的状态。
那三年我们的英语成绩一路遥遥领先,那年中考我们九三班逆转了所有的不可能,成了考上一中人数最多的班级。
毕业聚餐的时候,学生们表达自己的爱和想法。我最得意的弟子雨桐却给我留下了这样一句话:老师,我希望你对班上的学生一视同仁!
这句话说的很轻,但是落在心里的声音却很重。到了九年级,我们为升学率而战,我的眼中只有“你”,而忽略了这个班上还有更多的你们。
原来我追求的崇拜只是虚荣,自己没有信心,才需要别人的肯定和崇拜,才需要去争取学生的崇拜。
那一刻,我开始觉醒。
03.
第三个阶段的我开始了自我救赎,搭建自己的脚手架。
在这个过程中我开始学会放下并清空,开始对这个世界保持平视的眼光。
在教育写作的坚持中我寻到了一种温暖的教育,没有焦虑,没有猜忌,没有为了分数而负重前行的疲惫。
我更加关注班上的弱势群体,我小心翼翼地保护这些孩子,我牵着他们的生命往前走一步,再走一步。我相信种瓜得瓜,但我也明白种瓜,有时候也是为了看花。
我终于明白教育的本义,那绝不仅仅是教师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更不是千方百计帮助学生获得分数,而是要把自己灵魂里的东西,在不经意间传递给学生。比如,善良,宽容,接纳和鼓励;再比如,人格和品性。
庆幸的是我一直走在自我改变的路上。
卢梭说:“人生而自由,却无所不在枷锁之中。欲打破缠绕身心的诸多枷锁,不能以为指望别人,而要看自我是否有足够的打破枷锁,赢得解放的力量。”
做教育,当老师,只有心动了,才会有持久的行动,才会有不需要外力牵引的心甘情愿,才能获得持久的成长力。
于我,所有的一切压力与动力都归结一句:我只是不愿重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