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学》精编

阿列克谢-马克西姆很想上大学,可是从小住在贫民窟的穷孩子怎么能够一步登天呢?别说是上大学,就目前的生活条件来说,填饱肚皮都是个大难题。然而梦想理应坚定不移,如何是好呢?唯一出路,先出走外地。

就这样,马克西姆来到了喀山。

在喀山,他结识了一位名叫古里的年轻人。他们同住在一间破旧的出租屋里。住在这里的,都是穷苦人民,有贫困大学生,有患难夫妻,有妓女,也有跟马克西姆一样外地来的可怜人。马克西姆白天出去找活干,晚上就在屋中秉烛夜书。

环境十分地恶劣,但不论外界因素如何,即便连续饿肚子,马克西姆也没有放弃读书,他最近在学习语法。

那位名叫古里的男孩,跟马克西姆一样也是一位热血青年。他不仅工作勤奋,他的心地还特别善良。印刷厂的那份临时工,运气好时,每天就能挣上一块一角钱,这钱刚够两人一天的伙食。

马克西姆也知道不能光靠别人救济而活,要是他能挣到钱回来,也会毫不吝啬买回食物与古里分享。

但乱世之中,不是每一天都有好运气的,印刷厂发不下工资,马克西姆也找不到短工,两人就得挨饿。这一天,古里靠着自己的聪明才智-用手风琴拉奏一首曲子取悦房东老板娘,从而从她那里顺利借来五角钱。用这五角钱,马克西姆兴高采烈地跑出去买面包,但刚走出门,却意外地发现院子里有警察在巡逻。

事实上,作为沙皇的狗腿子,警长基弗雷奇天天都跑到贫民窟一带来抓人,好像这地方就是游击队据点似的,决计不空手而归的他,当天带走了彼得,彼得是一名革命分子。

看到这一情景,马克西姆慌忙折回来,把这一情况告诉了古里。古里一惊,迅速将那些印刷品、传单之类的东西收藏起来。并告诉马克西姆,即刻赶往杰连阔夫的面包店。

两个年轻人配合得天衣无缝,马克西姆也知道这是为了革命事业,虽然心里有些紧张,但他情绪高涨,从后门一溜烟跑了,他如同燕子一般快活又激昂。

见到杰连阔夫,两人用暗语联络,杰连阔夫表示,他已经收到消息。

待到马克西姆回到住处时,警察已经离开,古里也已经安全撤离。

这个住所已经变得不安全,无处安身的马克西姆只得躲藏到一艘破废的船底下。在千难万险与饥寒交迫中,他突然意识到上大学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正当他不知今后该何去何从之时,一个人从泥泞中奔跑而来,在他后面,是一个边吹着口哨边大呼抓人的路警。

马克西姆冲上去故意拌了路警一脚,这样,逃跑的人便躲过了一劫。

这个奔跑的人名叫格拉奇克,因为一直找不到活干,已经连续饿了多日,那晚实在忍不住偷了地主家的粮食,这才被路警追赶。

善良的马克西姆便将自己身上唯一的黑面包交给了他。格拉奇克千恩万谢,又将马克西姆带到自己熟悉的难民堆里。这里都是穷苦人,部分是码头装卸工人,部分是无家可归的流浪汉。

马克西姆就这样误打误撞地加入了码头装卸工队列。

有一天,格拉奇克不知从哪弄来一双崭新的靴子,他原计划是将靴子当掉再换取一些食物的,但当大家看到马克西姆脚上的破鞋子时,格拉奇克毅然剪掉了靴子,将靴腰留下,而将靴身套在马克西姆的脚上。

马克西姆亲眼见证穷苦人们的团结与善良,又亲自投身到如火如荼的劳动当中,他的心好比燃烧的熔炉,他深深体会到劳动人民力量之伟大,他也相信,人只要活着,靠双手靠劳动,就能够战胜一切困难。

然而,在乱世中,劳动人民又何尝拥有自我支配劳动的权利呢?

很快,麻烦又来了。

码头的活都是临时性的,有人雇佣,就能够靠出售劳动来获取食物,没人指派活计,就注定要饿肚子。为了生存,马克西姆不得不拜别格拉奇克一行,他决定去街上走走转转,看能否找到一个落脚的地方。

他来到一间农场,农场主是个又胖又丑的老男人,大家都称呼他“掌柜的”。掌柜的既开养猪场也开面包坊。起先,掌柜的并不打算收留马克斯姆,但马克西姆十分聪明,他用幽默挑逗的语气激发了对方的兴趣。场主便答应雇佣他,条件是一个月三块钱。

对马克西姆而言,有吃的有住的,已是万幸,他根本不会跟掌柜的讨价还价。从那以后,他便快活地在面包坊住了下来。

面包坊既肮脏且幽暗,聚集在里面的是二十来个衣衫不整头发蓬乱又长相各自参差不齐的人,

虽然大家的外形都非常独特,但他们的心肠不坏。

马克西姆对大家而言,有一股与众不同的读书人气质,他还特别随和。很快,大家融合一团,成为亦亲亦友的战士。更幸运的是,马克西姆还在这里遇到了一位老朋友,他就是在码头上一起干活的诺瓦诺夫。

日复一日的相处,无论是对老板谢苗诺夫还是对身边的这些工友,马克西姆也有了越来越多的认知。他听说谢苗诺夫以前也只是一个普通的面包匠,只因跟老掌柜的老婆搞到了一起,便用毒药害死了老掌柜,从而夺取了他的财产。

如今,他为富不仁,仗着有钱,便在这群可怜的工友们头上作威作福。三元钱的工资,在那个时代,也只够养活半个未成年。

在马克西姆看来,谢苗诺夫苛刻又残酷,他将院子里的猪视为宝,却将工人们当根草,猪都有面包吃,而工人们,每天却只能只个半饱。

一个工友得了肺病,他非但不送他去医院,反而强行他拖着病体劳动;

一个工友被猪咬伤了脚,他非但不同情,反而在旁边幸灾乐祸。

而当他的猪死了后,他哭得梨花带雨,竟比死了亲娘还伤心。

即便这样,工友们谁也不敢声张,从没人带头反抗。有几个工友,特别是烧火的巴什卡,他们甚而是对老板百般讨好。

马克西姆心中无比悲凉,他憎恨老板歹毒无良,同时,又埋怨工友愚昧无知。

显然,对于马克西姆的“叛逆”,谢苗诺夫是有所察觉的。要掐灭马克西姆心中的怒火,从而使他臣服于自己,还需多设计几条损人的妙招,他首先,派遣马克西姆去大学门口卖面包。

本是想借机践踏年轻人的尊严,岂料,马克西姆对这一切并不在乎。反正穷苦人穷苦身,一身清白走过场,去哪里都一样,去大学门口,还能近距离接触意气风发的学子们,沾染一身智慧与书香,这对马克西姆来说,不失为生活最理想。

果然,他在那里碰到了老朋友“教师”。“教师”是古里的朋友,他正是这里的学生,他告诉马克西姆,他经常在连杰阔夫家中见到古里,古里也一直在打听马克西姆的消息。

这令马克西姆非常开心。与古里分开以来,已经很久没有他的消息了,他很想见见这位昔日的好友。于是,趁工作空闲他来到杰连阔夫家中,但很遗憾,古里并不在。老板看出他的心思,邀请他周六再来。

马克西姆答应了他的邀请,临走时,杰连阔夫送了他一本书。

带着新书,马克西姆一边做面包,一边朗诵文章给工友们听。书中激励人心的诗句引发了工友们的共鸣,他们的眼睛逐渐放亮起来,对剥削者的欺瞒与压榨也产生了怨恨情绪。

这一天,马克西姆照样为工人们朗诵文章,谢苗诺夫走了进来,他欲将书籍扔进火炉里烧掉,却遭到了马克西姆严厉的制止。看着马克西姆眼中燃烧的怒火,谢苗诺夫胆怯了,他乖乖将书还给了对方。

这一次,马克西姆又占了上风。

当然,谢苗诺夫肯定不会轻易罢手。他妄图继续压制马克西姆,直至他彻底臣服。这一次,他惩罚年轻人将一百多袋大米搬至暖房,可暖房根本没有那么多的空位置,他却厚颜无耻要求马克西姆扛进去再扛回来。这分明是赤裸裸的作弄。

马克西姆坚决不从,两人于争执中厮打起来。

马克西姆年轻气盛,揪住谢苗诺夫的耳朵使他没有还手的机会。最后泄气的不是手无寸铁贫苦无依的马克西姆,竟是财大气粗作恶多端的谢苗诺夫。

马克西姆终于意识到,原来堂堂大掌柜不过一个欺善怕恶欺软怕硬的懦夫,顿觉此人既愚蠢又可怜,不禁摇头大笑起来。

周六,马克西姆如约来到杰连阔夫家中,这里聚集了不少知识分子,古里和“教师”也在。大家吵吵嚷嚷,正你一言我一语地谈论着俄国的时局及将来的命运。教师提出他的观点:凡人类,都应经受折磨与苦难。

马克西姆反对这种观点,从自己的亲身经历来看,若人们一味唯唯诺诺逆来顺受,那注定会遭受痛苦,如果不甘于做懦夫,就应该勇敢起身反抗。

意识到知识分子只是在空谈,马克西姆不想继续逗留,他准备离开,却被一个名为罗马斯的人慧眼相中。

罗马斯是一位革命者,他看出马克西姆是一个思想鲜明观点独特的智慧之人。在向马克西姆提出亲切问候之后,鼓励他就面包坊的生活状况写一篇纪实性文章,他会想办法将文章刊登在自由报上。

应罗马斯的要求,马克西姆开始酝酿他的文章。

这个肮脏幽暗的小作坊就是社会上千千万万劳动者残酷真实的生活写照。可怜的底层公民,每天背负着沉重的劳动,稍有不慎被欺压被毒打,一日三餐吃的是比猪食都不如的饭菜,不是肉体上的折磨便是精神上的践踏,而谢苗诺夫就是剥削阶级丑陋的典型,底层人民的苦难若不见光,又何以唤醒光明?

日子表面看来波澜不惊,实则处处暗流涌动。

这天,卫生检查部来谢苗诺夫农场检查卫生,他们家一切条件皆不合格,但狡猾的老板早就打通了渠道,他同时请来了警长尼基弗雷奇。

尼基弗雷奇就是谢苗诺夫的保护伞,有他在,谁也奈何谢苗诺夫不得。

尼基弗雷奇知道马克西姆与古里交好,而古里是新革命践行者之一,只是没有证据,也不知道对方行踪,于是始终动弹他不得。但抓获革命党就是他的工作,寻得了机会,他又与马克西姆套近乎,请他有空上自己家坐坐,期望能从马克西姆这里搞点线索。

马克西姆知道他没安好心,也料定他暂时玩不出什么花招,于是欣然应允。当然,尼基弗雷奇是不可能从马克西姆这里探到任何蛛丝马迹的。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尼基弗雷奇转而以高回报拉拢马克西姆,妄图说服他加入沙皇队伍,马克西姆自然不会吃他那一套。

没想到,老警察年轻的妻子是个好人,在老警察上班之后,她悄悄告诉年轻人,她丈夫现在正在调查一个大胡子的高个子。马克西姆意识到,这人就是罗马斯。

预感到革命先锋都将有生命危险,马克西姆一刻也不敢耽搁,先是将这一消息告诉了古里,然后又找到罗马斯,劝他赶紧逃离。

但罗马斯暂时不想逃跑,因为他还重要的事情未完成。

不久,自由报上刊登了马克西姆的文章,文章毫不隐晦地揭示了谢苗诺夫对工人的残酷剥削。马克西姆义愤填膺地为工人们诵读这篇文章,工人们终于明白:为什么自己千辛万苦,却始终不名一钱,而掌柜的养尊处优,却能家缠万贯?

马克西姆的文章揭露了事实真相。

谢苗诺夫已知自己被揭发,他怒气冲冲欲找工人们算账,觉悟被唤醒的工友们紧密联合,准备随时起身反抗。

不过,现实远比理想残酷,如果大家全体罢工,所有工人也没有生存的出路,有些工友还是选择返回了作坊。就在他们罢工的那一天,马克西姆刚巧发现大学生们也在罢课,但罢课不带政治目的,最终也没起到实质性的作用,最后,还是被警察镇压了下去。

不久,传来古里被捕的消息,罗马斯也不知去向。

祸不单行的时候来了,马克西姆收到家中来信,这世上最疼爱他的那个人,外婆离世了。马克西姆悲痛交加,感到前所未有的空虚与绝望。

但几天之后,事情有了转机。

罗马斯神秘地出现在他面前,罗马斯与他促膝长谈,告诉他,革命的种子正在飞速成长,局势一触即发,暴力统治终会衰败倒台,劳动人民一定能够重新站立起来。

有了前辈的开导,马克西姆的思想豁然开化。他准备第二天,即随罗马斯去到伏尔加河下游的克拉斯诺维多沃村。那儿有个罗马斯开的小卖部,其实,那是一个隐秘的革命据点。

季候正是三月,伏尔加河上的冰刚刚融化,天气不再那么寒冷,相反,有太阳照射,身上反而升华起几许微温。船迎着风儿,向前行进,马克西姆立在船头,心中充满对未来生活的憧憬以及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心。

新的征程就此开启。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