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读过最顶级的文笔是什么样的?
如果你在手机上搜这个问题出现最多的答案一定少不了一史铁生!莫言说,中国作协如果只养着一个人也该是史铁生。
最近利用碎片时间在看董老师推荐的这本经曲散立醍醐灌顶。
90年代文学圈流传着一句话“1991年的文坛没有文章,只此一篇立着”,那便是史铁生的《我与地坛》。
这本书发表于我们这代人出生的年代,那时候他已经跟瘫痪斗争了将近20年,这20年里他患上了严重的肾病,最爱他的母亲也重病离开了。
有人问史铁生双腿瘫痪后是怎么打算的,他犹豫了一会还是很认真的说“我打算去死”,没错,他是真的打算结束生命,自杀了三次,但一次次被爱拉了回来。
他怕父母伤心,母亲大雪天给他送饭不小心摔掉了门牙,不想让儿子知道担心,赶紧让父亲把没撒的接着送过去,他说“父母的心比我还要苦,我不能让父母盼到的是一个自杀的儿子”;
他也怕朋友们失望,北京的朋友天天来看他,给他带来外面的新闻陪他聊天,余华从没把他当作一个不正常的人对待,带他去踢球、当守门员,他说“我不能死,我不能让他们有一天来看我的时候只看到一张空空的床”;
他怕医院努力救他的大夫护士失望,他没钱治病医院就想办法给他解决医药费,他说“我不能让这一切都以我的自杀而告终”
在那几十年里他有了一个习惯,会每天坐着轮椅去附近的地坛公园转转,在那儿史铁生想明白了有关生死的问题: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
日。
他说“地坛的每一颗树我都去过,差不多每一米草地上都有我的车轮印;
他说“太阳每时每刻都是落日,也都是旭日,当他平息着走下山去尽收凄凉残照之际,也正是他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分布列列朝晖之时;
他说“先别去死,再试着活一活”。
第一次读这些文字会感到内心非常触动,以至于在情感共鸣时婆娑了双眼,才明白健康是一件多么难能可贵的事,好似这世上除了生死,其余的都是擦伤。但时而又会有一种平静的感觉,那种平静是站在死中去回望生的淡然,是一个历经磨难的长者在告诉自己好好活下去的坚定。
他内心的苦痛与绝望并不矫情,用所有的病痛向生命投以庄严的敬畏。幸福是享受,痛苦也是享受,所谓好运和幸福,显然不是一种客观的程序,而完全是心灵的感受。
史铁生是一个在绝望中找到希望的人,他自我救赎不断挣扎面向阳光,他的文字中写了多少次死,就写了多少次生。而人生中真的有很多遗憾没有办法弥补,所以只能在拥有时加倍去珍惜。
如今的地坛想必已经是物是人非了,希望有机会也可以去亲身感受一下,可能会看到某条幽深的小路是史铁生曾经路过的,某颗参天古树陪伴过他在下面安静思考。
铁生不在了,但铁生的故事永远有人记得!
甲辰年八月廿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