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刘伶
生卒年不详,字伯沦,沛国人。今安徽省西北,受老庄思想的影响很大,追求自由,他长得比较丑,但是在精神上和嵇康是一样。
《晋书·刘伶传》说他:身长六尺,容貌甚陋。放情肆志,常以细宇宙齐万物为心。澹默少言,不妄交游,与阮籍、嵇康相遇,欣然神解,携手入林。初不以家产有无介意。常乘鹿车,携一壶酒,使人荷锸而随之,谓曰:“死便埋我。”其遗形骸如此。
此公虽相貌不佳,但才气过人,性情旷达,最富酒名。他乘鹿车,携酒浆,叫家人荷锄相随,并说,死便埋我。刘伶与好友终日放歌纵酒,尽显雅士风流。
把宇宙看的很小,把自己看的很大,也不关心自己的家产,最大的特点就是好喝酒,经常坐着一辆小车,用鹿来驾车,让一个人背着铁锹在后面跟着,他说,我走到哪,死了,随便就在挖个坑在那里埋下。
刘伶他曾经说,“我以天地为房屋,以房屋为衣裤,你怎么跑到我的裤子里来了”。
以今日之眼光,他对生命的这样一种消费,你可以说是最洒脱最浪漫,当然也会被人认为是愚蠢最无聊的一种消费,但是他所代表的确是一种精神,这种精神以我们今天生活在枷锁里的人,是永远无法企及,也无法体验的一种真正自由的消费生命,哪怕是一种对生命的浪费,是真正的洒脱。
我想到了今天的美女们,年少而又物质欲充满头脑的姑娘们,打扮得成熟而妖娆恨不得立刻成年混入社会的初高中青少女们,她们每个人都声称喜欢洒脱的男子,可是她们中真的有人会接受这样一个像刘伶这样天下最洒脱的男人吗?
换句话说,现在有几位姑娘愿意并配得上做刘伶的老婆呢,当然了,她们也是不屑能够与这样世间第一洒脱之人,作为妻子和女朋友吧?当然了,刘伶在世,恐怕也不屑与此等女人为妻吧?
这个人就是这么的自由而随便。
他的传世作品就是《酒德颂》:
有大人先生以天地为一朝,万期为须臾,日月为扃牖,八荒为庭衢。行无辙迹,居无室庐,幕天席地,纵意所如。止则操卮执觚,动则挈榼提壶,唯酒是务,焉知其余?
有贵介公子,搢绅处士,闻吾风声,议其所以。乃奋袂攘襟,怒目切齿,陈说礼法,是非锋起。
大人先生,在精神上是庄子精神世界的体现。
先生于是方捧甖承槽、衔杯漱醪;奋髯踑踞,枕麴藉糟;无思无虑,其乐陶陶。兀然而醉,豁尔而醒;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泰山之形,不觉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
俯观万物,扰扰焉,如江汉之载浮萍;二豪侍侧焉,如蜾蠃之与螟蛉。
明·金圣叹《天下才子必读书》:“从来只说伯伦沉醉,又岂知其得意在醒时耶?看其‘天地一朝’等,乃是未饮以前,‘静听不闻’,乃是既醒以后,则信乎众人皆醉,伯伦独醒耳。”
清·何焯《义门读书记》:“撮庄生之旨,为有韵之文,仍不失潇洒自得之趣,真逸才也。”
写出了当时玄学家那种庄子式的追求,写出了他们和儒家和那些世俗之人的冲突。
02 向秀
字子期(约221—约300),也是庄子的信徒,这个人非常有学问,曾经注释过庄子,他和嵇康和吕安的关系最好。志趣相投,在生活上也是率情任性,放浪形骸,在政治上也是和司马氏不合作。
后来,嵇康和吕安被杀,向秀就在无可奈何当中,到京城洛阳接受了司马氏的官职,他迫不得已,改变一下自己的行为。
那么,他有一篇《思旧赋》就作于去洛阳的途中,是为了怀念嵇康和吕安而作的。写他经过嵇康和吕安旧居,触景生情,想起二友,赋的前面序文,写了这个背景。在赋里面,又写自己听到了笛声,发音嘹亮,就想起了自己的朋友,嵇康和吕安,围绕着笛声下笔写出了,自己在那种特定情况下的心理体验。
余与嵇康、吕安居止接近,其人并有不羁之才。然嵇志远而疏,吕心旷而放,其后各以事见法。嵇博综技艺,于丝竹特妙。临当就命,顾视日影,索琴而弹之。余逝将西迈,经其旧庐。于时日薄虞渊,寒冰凄然。邻人有吹笛者,发音寥亮。
追思曩昔游宴之好,感音而叹,故作赋云:
将命适于远京兮,遂旋反而北徂。
济黄河以泛舟兮,经山阳之旧居。
瞻旷野之萧条兮,息余驾乎城隅。
践二子之遗迹兮,历穷巷之空庐。
叹黍离之愍周兮,悲麦秀于殷墟。
惟古昔以怀今兮,心徘徊以踌躇。
栋宇存而弗毁兮,形神逝其焉如。
昔李斯之受罪兮,叹黄犬而长吟。
悼嵇生之永辞兮,顾日影而弹琴。
托运遇于领会兮,寄余命于寸阴。
听鸣笛之慷慨兮,妙声绝而复寻。
停驾言其将迈兮,遂援翰而写心。
泛舟渡过黄河,路过昔日在山阳的故居。
举目看到萧条的旷野,在城脚下停下我的车舆。
重履二人留下的遗迹,经过深巷中的空屋。
感叹《黍离》的歌声深切地哀悯西周的宗庙,悲伤《麦秀》的调子飘荡在殷朝的废墟。
因为抚摸到古老的哀愁而怀念故去的人,我的心徘徊而踌躇。
梁栋屋宇都历历存在而没有丝毫损毁,故人的形容和精神已远逝不知所去。
当年李斯受罪被杀,为着不能再牵黄犬出上蔡门打猎而恋恋不舍,叹息长吟。
我哀悼嵇生将要永辞世间的最后一刻,回顾日影再一次弹响鸣琴。
人生的缘分遭际聊寄于瞬间的领悟遇合,剩下的美好生命托付给哪怕只有一寸的光阴。
我听到笛子的声音爽朗慷慨,仿佛嵇生绝世的清音得以重临。
我的车驾将重新起程,于是执笔写下此刻的心情。
鲁迅在《为了忘却的纪念》中曾经说:“年青时读向子期《思旧赋》,很怪他为什么只有寥寥几行,刚开头却又煞了尾。然而,现在我懂得了”。
因为鲁迅是在当时白色恐怖之下,去怀念被统治者杀害的左联的几个烈士,这个时候他就感觉到了白色恐怖下的沉重的压抑,所以,他就理解了向秀。
确实,向秀这篇作品写的这么短,正是当时的文人在司马氏统治之下,一种欲言又止,想说又不敢说,那种心态,实际上他流露出,当时文人受政治高压的切肤之痛。
赋中以低沉怨抑的情调和如履薄冰的心态,标志着一个文学时代的结束。
正史文学中,那种愤世嫉俗,宏扬个性,追求理想的浪漫精神,也就成为了历史的影像。时至今日,也已经成了中国文学中,非常遥远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