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送飞—首次近距离看运—20(2025.8.2)

今天是子谦新生报道的日子。

【乘车.前往驻军部队】

上午7:10,在金鹏饭店(南京空军招待所)登车,与子谦的万教官、班主任郭老师、语文张老师以及其他教育、公安系统嘉宾一起前往军用机场,欢送华东五省一市2025年空军新录取飞行学员集中乘坐运—20前往长春报道。

一路上,父亲不停在家庭群里提问,包括父亲在内的诸多家庭成员都在线关注送飞动态。

随车军官,友情提醒:为防泄密,到达军用机场后,手机静音,禁止拍照。于是,谨慎起见,车离开招待所,才在马路上拍了一张,发在群里,以满足家庭群里诸多群友的关注。

坐在身边是来自福建南平市邵武市招生考试中心的刘老师。据讲,在当地宣传、推动了八年。今年,终于出飞一个。市委市政府大力表彰,等同北大清华,每家10万元奖金。

相比之下,南京安静得多。以家庭与空军招飞之间互动为主。

6月底,参加省里活动,遇到扬州一位教育局领导。对空军招飞高度关注,并提到在本区域,高考之后,也将考取空军飞行学员与考取清北同级别对待。

这是一种格局,更是一种情怀。插上翅膀,是人皆有之的梦想。但是,在招飞要求面前,真正能够走到最后的只是凤毛麟角。用身边招生办老师的话来说,那就是—可遇不可求。

即便是进了航大,未来也还是机会与挑战并存。需要不断接收更高要求,完成更多考核。一旦不适应,就要终止前进,转到其他与自己体能相匹配的岗位。

也就是说,在成为飞行学员与成为飞行员之间,还有距离,等着用态度,用体能、用毅力去跨越。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再看看同龄人不同的道路。职业方向尚不确定。大学之后,去往哪里,尚不可知。就业与升学,都可行,但又都不易。

所以,每一条成长的道路都有其特点,不过可以确定的是,没有一条路不经过艰难跋涉,即可看到繁花似锦。

从江南到江北,是需要时间的。所以,直到写完这部分,车才下高速,还没进入驻军营地。

没有前后都看一看,听车载对讲机内容,应是有一个车队。我们乘坐的车在中间位置。

【营地.欢送仪式】

过了一会儿,汽车驶入军营。抬头看到四个有:有灵魂,有血性,有本事,有品德。这是军人的四个“有”。教师也有四个“有”,分别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两种职业,不同要求。从四个“有”可见。

进入会场,学员坐在中间,嘉宾和家长分坐两侧。欢送仪式高效,热烈。省教育厅、东部战区空军领导先后讲话,鼓励新飞行学员苦练本领,尽快完成从雏鹰到铁鹰的蜕变。学员代表、家长代表纷纷表态,感恩家长、师长以及空军招飞部门。期待未来在大学里能够不负韶华,勤学苦干。

【机场.登上运—20】

结束欢送仪式,来到礼堂外。雨下得正大。分批乘车到还有一段距离的军用机场。雨势丝毫没有减弱。再换乘可以驶入停机坪的军车,踏上运—20。

近处看,运—20像鲲鹏,展翅欲飞。走进去,运—20空间大,分两层。有行李区和乘客区。

离开运—20,回到等待室。新飞行学员已经列队等待登机。停机坪上,值勤士兵分列。锣鼓队全部就位。

找到合适的位置,目送新飞行学员登机。车上刚认识的刘老师,帮我撑着伞,跟我一起大声唤“陈子谦”。

期待能在清一色的好男儿当中,看到那个在父母眼中永远与众不同的儿子。与刘老师同行的福建南平的杨局长说得对,一定要大声喊,才会听得到。子谦走在队伍的后面,听到呼唤,朝着我所站的方向挥手。

登机完毕,家长、嘉宾退回到跑道一侧。拉着横幅,举着红旗。两架鲲鹏终于展翅,声音由小及大,在很短的距离内完成滑行与起飞。拼命的摆手,摆动小红旗。相信,听不见,但看得见。

在跟前拍照的干事说,要一年以后再见了。以为是说这样的仪式明年才会再有。却解释道,是家长与孩子再见可能要到一年之后了。

所谓成长,意味着与父母的渐行渐远。即便,这一次不会分开那么久,也已是蓄势待发。作为父母,当有此思想准备。

飞机已经看不见了,预计1个半小时后降落长春。转身随人群,登车返回。

离开的时候,雨完全停了。过了江,重新看见太阳。长春也会以晴空万里迎接孩子们吧!

一定是的!


—2025年8月2日写成于返回招飞中心的车上,修改于8月5日早晨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