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廖明君先生在广西图书馆八桂讲坛做了一场关于广西民族文化的讲座,全程两个小时,题为《多元共生的广西民族文化》。这个讲座在广西图书馆网页上可以免费下载观看。
廖明君先生从四个方面来谈广西的民族文化馆,一是自然生态,二是世居民族,三是物质文化遗产,四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后结语:多元共生 传承发展。在自然生态方面,他用了奇山秀水、多样并存这两个词语来形容广西;在世居民族方面,他用了勤劳智慧、共荣共生这两个词;在物质文化遗产方面,他用了绚丽多彩、各美其美这两个词来形容广西;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他用了薪火相传、美美与共两个词来形容广西。讲座中,廖先生给听众们展示了大量的的图片,播放了许多有趣的视频,整个讲座生动有趣,特别是对不了解广西的人来说,是一次广西地方文化知识的“恶补”。
其中廖先生有些观点我的印象十分深刻。譬如他的说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创造一方文化”;譬如他对公共知识和地方知识的认识;譬如他对时髦与土的看法。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是我们很熟悉的俗谚。廖先生在此基础上反过来做了一个创造,一方人创造一方文化。这个提法和他说的不赞同外来人给广西带来了先进的文化是一脉相承的。包括他对地方知识的认识:公共知识果然重要,但地方知识同样重要,因为这是我们的根本。他的这些观点我十分赞同。
基于这样的认识,他用很大的篇幅来介绍广西的自然生态。这个生态离不开山、河、海。
广西是山有十万大山、九万大山,还有六万大山,这里说的多少万,其实是一个比喻的说法,并不是真的有多少万,而是形容山的多,虽然比不上泰山、黄山那样巍峨。但是广西的崇山峻岭也不少,而且广西独特的喀斯特地貌也是令人向往的,如桂林山水就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的代表。
广西的河有西江、红水河、柳江、左右江,还有邕江、漓江、桂江。众所周知,水是人类耐以生存的基本生活物资,历史上,几大历史文明都是诞生在流域中。可见,水与人类文化息息相关。
广西的海靠着北部湾,链接南海和太平洋。正因为这样,广西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点,广西北海的合浦就保存着许多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遗存。
广西历史上属于岭南之地,相对中原,是不发达之地,贬谪之地。但是文化并不和存在高下之分,泰勒先生写的人类学著作《原始文化》,给读者介绍了丰富多彩的原始文化,你能说生产力低下的原始人的文化是没有魅力的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我想很多读者看了这本书都想穿越到原始社会才是吧。
在讲座中,廖明君先生虽然没有讲到文化的高和低的问题,但是我觉着他对地方知识和公共知识的认识,也折射出他的对文化的包容之心。
由是,他在后面又讲到的对时髦和土的观点很打动我。他说,壮族姑娘出嫁的衣服那么美,这哪里有土呢?这样的衣服就是去巴黎时装周,也一点不土。
不可否认,廖先生展示的图片是广西摄影家梁汉昌先生的作品,那些原生态的东西在摄影家的镜头下,确实把它们最美的一面展示了出来,但是,这也折射出廖先生对地方文化的认知和接纳。
在现实生活中,原生态的东西也许真的没有那么美。譬如大家眼里的广西山歌,大概是电影中美丽的刘三姐即兴编唱的桂柳话山歌,是那样优美的嗓音和调子。但是现在在民间,真正能传唱山歌的,多半是那些四十以上的农村男女。因为劳作,他们的脸上刻满了岁月的痕迹,他们的平时穿的民族服饰远不如经过改良的服装多彩。
曾经,我就给一个朋友群分享过广西原生态山歌的比赛视频。因为群里很多非广西的朋友,好多朋友问我,广西山歌真的是这样唱的吗?我明白他们的意思是什么,但是我只能告诉他们,确实是这样唱的,电影《刘三姐》是舞台中的刘三姐,民间就是这帮中老年男女的世界。
所以,廖先生说的“土”大概就是源自这些人的观点吧。他很可贵的把大家眼中的“土”用美的照片展示了出来,创造了另一种时髦——美到极致的“土”。
不得不说,廖明君先生的见地可谓高也。他是土生土长的壮族人,一位研究民族文化的学者。纵然他的研究领域促成了他的见地,但是这更反映了他对自身民族文化的认同。
在十二个世居民族方面,廖先生主要介绍了主体在广西的壮族、瑶族和广西特有的仫佬族、京族、毛南族。壮族和瑶族有很多的支系。所以广西的世居民族虽然个数不多,但是同样是十分绚烂多彩的。这又回到之前廖先生的观点,“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创造一方文化”。曾经的广西,交通不便,相对独立的环境也孕育了广西独特的文化。
这里,我觉得有一个例子值得一提。那就是广西的择偶习俗。在中原文化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大家普遍接受的文化。然而在广西,“自由恋爱”仿佛从来都是广西青年男女喜欢的择偶方式。广西人喜欢的唱山歌,其实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择偶”。青年男女很多在歌圩上情投意合了,情定终生。当然,随着文化的交融和变迁,这样的功能已经逐渐弱化了。但是不得不说,广西文化确实是中华文化不可忽视的一分子。
在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廖先生提到的是龙胜的龙脊梯田,三江侗族风雨桥、兴安的灵渠和左江的花山壁画。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他提到的是刘三姐、铜鼓习俗、壮族三月三和抢花炮习俗。他尤其推崇花山壁画、刘三姐和铜鼓习俗。他对广西文化的认识确实是很到位。这三样东西,廖先生说的一群山,一种鼓,一个人确实是广西文化的精髓。
在讲座中,因为时间关系,他只讲了讲刘三姐文化。他提到有人认为刘三姐老了,他列举了近年与刘三姐有关的艺术形式,他说,刘三姐是仙,仙就不是人,是永远不会老的。对此,我也是十分赞同。刘三姐是广西的一个最有代表的文化符号之一,也是广西的骄傲。
廖明君先生的讲座只有两个小时,所以很多地方是几句带过了。如果详细讲的话,他的这些内容大概是讲三天三夜都没有问题的。去年的某一天,我曾经匆匆的听过廖先生的讲座,今年新年伊始,手头工作还不是太忙,又抽空再听了一次,我感觉,第二次细听,比第一次更有感触了。真希望廖先生这样的公益讲座能够多开几个,以满足更多的观众需求,传播更多正能量。
2021年2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