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最大的收获就是——恢复写作(没有之一)。
我像打扫房间那样,收拾好内心,把窗帘拉开,精神世界也变得亮堂了起来。
1️⃣写作很孤单,就像往真空里发射信号。
这个比喻来自《斯坦福大学写作课》,即便现在有算法推荐流量,互联网打破地理区隔,收发反馈都在一瞬间,也还是没变。
因为这次我尝试写文学性的内容,抛开我之前熟练运用的所有爆款技巧。不过,不迎合流量的技巧而期待被用户注意到,确实是太难了。
那么写作究竟为了啥?
之前看到一位旅行博主的视频,他去了瑞典的墓地,发现一位男孩的墓碑上有个二维码。旁边写着,扫码可以听男孩写的歌。底下评论都在说很感动,感觉到生命随着作品留存了下来。
之前我在格鲁吉亚参观博物馆时,在玻璃柜里看到好几本手工书,他们从中间打开,摆成了正在飞翔的姿态。展馆的开篇寄语写到:“The hand of workers decays but their work remains as treasure.”
大意可以理解为——生命易逝但作品永存。我想,这是一种穿越时空的永恒力量。
2️⃣写作是个苦力活,需要日复一日地坚持。
《斯坦福写作课》是这么说,史蒂芬金的《论写作》也这么说,《马尔克斯传》这么说,村上春树在《我的职业是小说家》也这么说。
2022年我在上下班的地铁上读《巴黎评论》,想看看作家们是怎样成长起来的?很多其实没有奇迹。就是边打工,边一本本地写。
3️⃣写作就像健身,也要靠方法和经验
史蒂芬金在《论写作》里提出了很多观点,我也正在实践。
最近很开心看到一位读者说,喜欢我的语言有画面感。其实这也是反复练习得来的。
中学时我的写作经常被夸赞、评高分、拿过奖,实际上经常吊书袋,但那时很鼓励这种应考写作。
毕业后我进了新媒体,这些年摸爬滚打做内容,在不同领域都做出爆款,我的语言才开始变得灵活。
因为要改新媒体脚本,为了让口播的人能活灵活现讲广告,我会写得比口语还口语。同时还会像写小说那样,写什么人设就用什么样的表达。
因为要写GZH长文章,要有高完读率和点赞率,就非常注意段落,靠短句紧紧抓住读者的眼球。这也是作家们提出的对小说的要求,要字字句句都抓住读者的手。
回想起来,我也变相磨炼了一些严肃写作的技能。就像乔布斯说的,人生就是连点成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