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画与竹子的快意人生

郑板桥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扬州八怪之一。绘画注重个性发挥,善于运用水墨写意技法写出物象的形神,抒发情感,把传统的写意花鸟画发展到新的高度。

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

郑板桥喜爱绘画兰花、石头、以及竹子,但是,从他的画作之中,可以看出,他的最爱,还是竹子。也许是和他成长经历有关,就像那长在石头缝里的竹子一般,不管刮风下雨,严寒酷暑,竹子依然可以活出自己的精彩。他曾经对友人说,可以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竹子可以说是他一生品格的写照。

郑燮画竹因喜欢竹之气节,有题画竹句“屈大夫之清风,卫武公之懿德”。他在庭院之中中了很多竹子,经常是长时间观察竹子的生长过程。因为对竹子特别熟悉,他画竹子经历了三个阶段,从“眼中之竹”到“胸中有竹”再到“画中之竹”。用笔畅达遒劲,构图布局可谓“乱而不乱”,“疏密相间”,用墨“浓淡相宜”、“干湿并举”。成语“胸有成竹”就是因他画竹子而来。郑板桥的竹子少而弱,他是以竹喻人,以竹喻己。通过竹子而表达自己的情感,虽然势单力孤,绝对不向权贵低头。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大清乾隆年间的扬州街头是当时的一大文艺圣地,就像今天北京的798,上海的M50,上街走一遭,总会遇到几个卖画的读书...
    艺萃阅读 741评论 0 10
  • 郑板桥(1693-1765)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绘画深受沈周、陈淳、徐渭、石涛、朱耷...
    兰陵畫生阅读 1,092评论 0 9
  • 在反复的研读10多次后,才知道何谓阿米巴经营会计制度,此制度所围绕的有4大方面:①完善的管理机制;②透明公开的的...
    林贤阅读 520评论 0 0
  • 石塘村有个人来人往的的北桥,北桥边的石栏上坐着一个中年人,往往一坐就是一整天。 听人说,他的妻女在几年前的一场车祸...
    时有时候阅读 1,955评论 1 4
  • 你若将外面一切涂饰通统洗刷净尽了,你若将外面一切建立通统拆卸净尽了,你将见本来便没有一个内。 你若说向外寻求是迷,...
    青柠Lemon阅读 733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