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龙湖冬泳结束后,来到户部山戏马台,在跳蚤市场转一圈,淘了两本书,买了一棵红竹,走在回家的路上,看见路边有一摆摊卖日历的,眼前一亮,“咯噔”一下,几许情愫,几许思念,几许哀伤,几许希望,一起喷涌而出。
父亲生前喜欢日历,他把日历当做日记本,当天干了哪些活、见了哪些人、有什么感想、发生了那些重大的事,他会在当天日历的空白处记下来,若内容多时,也会记在当天日历的背面。父亲还把日历当做参考书看,因为他买的日历里面藏有很多实用知识,有养生、诗词、烹饪、文艺、旅游等,他没事时喜欢翻着看,有时还用红色标注出来。
又到年根儿,又老了一岁。父亲走了三年了,感觉还没有走远,他的音容笑貌、举止形态,仍然历历在目,仿佛就在眼前。看见日历本,想起旧时光,感知一岁将尽,年终时分,对时光的感觉更加敏感,它短促、有限,它沉默、性急,你在时间的后边想抓住它的衣角,它像个顽皮的孩子,理也不理你,飞也似的向着年的终点扎去,等到你想超越它时,年已过去,去年那一片时光便留在这过往不复的岁月了,你是充满了希望,还是充满了失望,是丰收的喜悦,还是湿漉漉的遗憾,光阴荏苒,岁月如梭,时光短暂,时间它才不管你是谁来。
父亲喜欢日历,厚厚一本,是一整年的日子叠加,是一天天的生活积累。他常把日历挂在床前头,触手可及的位置,每天对它静夜之思、清晨之问。他每天翻去一页,用夹子夹住,露出新的一页,仿佛光亮而开阔的一天从新开始,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以此反省自我、革新自我,“自我革命”意识特浓。
我一直骄傲地认为父亲是个读书人。因为父亲与母亲结婚第一次到华楼见我姥姥时,姥姥他们喊我父亲是“学生”,父亲学生时代当过班长、学生会主席,后来遇到特殊时期的大串联,父亲有机会离开家乡到全国各地去,见多识广了以后,果真当了老师,后来为了照顾本村一名残疾人,他把当民办教师的名额让给了这名残疾人,以至于母亲现在还念叨父亲“傻”,牺牲了自己,成全了别人,还没落下什么好。
因为父亲喜欢日历,我能挣钱在外的时候,回家过年都给他带本日历,或者台历、月历等,即使在部队执勤不能回家也要给他邮来一本日历。有一次我穿着崭新笔直的军装回家过年,爷俩在一起喝点小酒,问他为什么喜欢日历,他说喜欢日历的意义在于实实在在过好每一天,心里踏实,想着明天的未来和希望,充满着动力和勇气。那时候我突然明白了父亲,在农村缺钱缺粮贫困的日子里,为什么我们姊妹几个不愁吃不愁喝无忧无虑,是父亲踏实的双肩托举着我们,才让我们几个子女看到更远更美的风景。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那时候我不好好努力上学,总认为有过不完的“明日复明日”,有无比美好的何其多“明日”在等着我,父亲虽然打我骂我,但依旧十分疼爱我,常拿《劝学》劝我读书,我常以“小聪明”以待之,直到后来高考落榜当兵我知道学习的重要,他满心欢喜,大力支持,但两地分居,我从他那里得到的多,付出的少,哪怕给他点陪伴,抑或能和他好好说说话都是一种奢侈。现在想起来,若没有父亲的支持、培养、抚育,就没有我的今日。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我有啥?父亲走了三年,再也没有机会了,我后悔莫及。每每想起,犹如针扎一般的痛惜。
生活的意义在于活在当下,而生命的定义在于拥有明日。明天更美好,所以让人奋进,让人自信,让人浑身充满劲。当父亲得了癌症病倒时,我就不再感到明日的美丽了,甚至害怕“明日”。父亲的肩膀很宽很厚很大,那是我小时候的游乐场,我常常骑在他的脖子上,让其驼着我跑,我从中找到“飞”的感觉,后来果真从他的肩上飞出了山村,飞出了县城,飞到了边境线上站岗巡逻。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后来父亲老了,瘦骨嶙峋,黑黑的厚厚的大背变单薄了,变干瘪了,变弯曲了,我才知道时间是个“大骗子”,它偷走了父亲的健康,也偷走了我的“乐园”“乐土”。
父亲临走的时候枯瘦如柴,仿佛一股风就能吹走,弱不禁风的样子,非常可怜。那时候他彻底没有劲了,每天的日历也翻不动了,最后,生命的日历永远定格在2021年7月25日那天,从此后,我也萌生了“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感觉。
时间是一种空间的转换,时间的空间是无形的,也是不可逆转的。就在昨天11月25日晚,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看台海”官方微博报道,已故知名诗人余光中的妻子范我存,于24日晚间逝世于台湾高雄,享年92岁。我见过余光中老师两次面,一次在武汉学习时,在湖北省图书馆听过他的讲座,一次是在江苏师范大学,也是听过他的讲座,想到余老师与妻子17岁相恋,直到五年前去世,他们俩相守72年,多么地不容易、不简单。
“乡愁诗人”余光中早在两人结婚35周年,他曾写给范一首诗,思考死亡可能使他们分离:“最好是一口气同时吹熄,让两股轻烟绸缪成一股”,但两个人必定有一个先走,“我会在对岸,苦苦守候.......水尽,天回,对你招手”,然后,“让我们来世仍旧做夫妻”。现在余光中老师与范我存老师真的在一个世界里见面了,五年生死两茫茫,这五年的日子里都发生了些啥,想必范老师正在向余先生一一诉说。
刚才到14号楼六楼书房收拾房间,抬头看见父亲手写的书法《沁园春.雪》,又见书柜子里的那些书信,还有父亲一个泛黄的日历,一阵心酸,一份想念,在这个初冬的午后,温暖的阳光撒在偌大的书架上,还有一坛陈年的老酒沉默在书柜的顶端,我多想在这个周末与这个瘦弱的倔老头再喝两盅。俱往矣,看今朝,每一天都生活在这一页一页的日历上,或曾经,或现在,或将来。
我思故我在。又刚刚才,我委婉拒绝了师大魏教授为研究生编教材的合作,因为时间紧,要1月中旬写出初稿,我不想寻章摘句、东拼西凑,也不想空谈误国、误人子弟,只好知止而可、知难而退,让其另请高人。因为,置身书房里,一个人收拾旧时光,我仿佛懂得了父亲这本日历的意义所在,它原是我们生命忠实的记录,无形地记载着我们的每一天遭遇的、面临的、经受的一切一切。日历具有生命感,生活就是创造每一天,我们今天为之努力的,都是为了明天的回忆。时光对于人,其实就是生命的过程,当生命走到了终点,不一定消失得没有痕迹,有时,它会转化为另一种形态留存或再生,像父亲留下的这本日历就是,当然还有他留下的亲笔字,虽然在有些人眼里一文不值,但在我的眼里是书法墨宝,是无价之宝。
又至年底,再见日历,想起一个人:我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