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义,又叫“巧换”“巧移”,就是在一定的语境里,利用某些词语的多义性,将原来表示甲义的词语换来表示乙义,并使甲乙两义联系起来,造成新颖、别致效果的一种修辞方式。
(28)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1278年10月,文天祥兵败被俘,元军把他从海路押往京师,船过零丁洋,他写下了此诗。诗中“惶恐滩”和“零丁洋”都是实有的地名。但诗中五、六句里第二个“惶恐”已不再指地名,而是表示惶恐的心情;同样第二个“零丁”是表示孤单苦寂的心情。由于换义的词语前后读音和字面相同,以此相关联,给无生命的景物也带上诗人痛惜、忧伤的感情色彩,并折射出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崇高的民族气节。前后呼应的词语,读来朗朗上口,给人以回环往复之美感。】
(29)捕蝗捕蝗,官隶齐忙,掘地纵火蝗飞扬。官要供给,隶要酒浆,官隶践踏苗已僵。吁嗟乎!蝗未死,苗已僵,捕蝗之蝗甚于蝗。(崔旭《捕蝗谣》)【文中的最后一句的第四字用了换义,不是指祸害庄稼的蝗虫,而是指祸害人民的官隶。原本是人,却称之为“蝗”,显露了作者对人民的同情和对官隶的憎恨,在音律和语趣上也为诗歌增色不少。】
(30)古有女儿莫愁,莫愁哪得不愁?如今天下解放,谁向困难低头。(郭沫若《莫愁湖》)【诗人从莫愁湖想到传说中的莫愁女,又从“莫愁”二字的常规语义,联想到美好的社会现实,于是运用换义修辞手法,借用一个美丽的传说,热情地赞美了新时代,和新时代的人民。美丽而深长的诗意由此形成且拓展。】
(31)清明之日不清明,青天作泪雨纷纷。(童怀周编《天安门诗抄》)【
(32)相思树底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树头结得相思子,可是郎行思妾时?(梁启超《台湾行状词》)【一般说来,字词的重复是写诗的一忌。而换义以词语重复的形式出现,却又生动活泼,别开生面。原因是换义的词语虽然形同,却是异义,变化的语义使语言变得丰富含蓄,耐人寻味。此诗的第一句运用换义,创造了一种意境,使人感受到绵绵深长的情义。】
(33)英雄金笔显示英雄本色,今朝已和美制派克媲美。(新闻标题)【句首的“英雄”是笔名,其后的“英雄”换义后为“杰出、不平凡者”,借以赞颂英雄金笔与世界名笔派克媲美的高质量,达到了生动、形象地突出表达主体的修辞目的。】
(34)甲:小伙子,大娘这么大岁数了,老胳膊老腿的,再这样折腾,我可不找你照啦!乙:那找谁照哇?甲:我要找大夫照,看看骨头折没折。(相声《如此照相》)【同样的词语可表示不同的意思,换义正是在此基础上进行变化产生修辞效果的。文中前两个“照”字指照相,而后一个则指的是X光透视,由于运用在相声的“抖包袱”中,其效果幽默而出人意外。加之句末的夸张,使人忍俊不禁。】
(35)置成千上万啼饥号寒,嗷嗷待哺的贫困灾民于不顾,而忍心地挥霍贫困区人民的血汗,去进口“皇冠”、“奔驰”等豪华轿车,供这些老爷们“气派”、享受!不知道他们乘坐这类豪华轿车,奔驰在灾民的面前,心里作何感想?(顾学颉《过了时的忧虑》)【将汽车名称“奔驰”换义为对其“奔驰行进”状态的描写,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灾民的痛苦、豪华的骄车、某些“老爷们”的“气派”,构成一幅色彩鲜明,反差强烈的社会生活画面。使读者在联想中,产生强烈的爱憎,具有有力的揭露和批判力量。】
(36)“‘不行春风,难得秋雨’。同志,你听到过这句谚语吗?”我点了点头。他又问:“可是,你知道这春风是从哪里刮来的吗?”我摇摇头,觉得他的问题提得有些奇怪。老汉神秘地一笑,指着正北方向说:“喏,从那里,北京。”“什么?北京?”我益发困惑不解了。“嗯,北京。”老汉严肃地点着头,笑眯眯地说:“从北京,从党中央。”哦!我明白了。老头子指的是另一种春风。他把党集中力量加强农业的号召称为春风。(峻青《秋色赋》)【谚语中的“春风”是一个自然科学名称,十分具体;后面所说的“春风”则具有社会属性,显得抽象,是一种精神、力量和号召。换义手法,将抽象的事物化为具体形象的事物,寓有深刻的象征意义。】(37)上海西藏路有一家皮鞋店叫“大不同”,党的总路线鼓舞了该店的职工,该店出现了新气象,《解放日报》报道这件事时,用的标题是:“大不同”的确大不同了。(倪宝元《漫谈修辞新例》)【换义具有强调语意的作用,一个词前后两次出现,意思却不相同,既强调突出了“大不同”鞋店,又强调突出了“大不同”鞋店的与过去“大不同”的面貌,语意前后呼应,形成语趣,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用以制作文章标题,鲜明、集中、新颖、醒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