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随‘伴’换”是指词语的意义随着搭配词语的不同而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在语言中非常常见,尤其是在多义词或具有灵活用法的词语中,搭配不同的词语会使其意义发生变化。拈连式换义是通过在特定语境中,将通常只用于甲事物的词语,顺势拈来,巧妙地运用到乙事物头上——后者的搭配,往往是异常的。这种手法使得语言具有韵律感和跳跃感,同时也增加了表达的新鲜感和幽默感。
1. 多义词的语义变化:同一个词与不同词语搭配时,可能表达不同的意义。
(1)打。【打篮球、打电话、打草稿、打瞌睡】
(2)开。【开门、开车、开会、开玩笑】
(3)吃。【吃饭、吃亏、吃醋、吃香】
2. 形容词的语义变化:形容词与不同名词搭配时,可能表达不同的意义。
(1)高。【高山、高手、高见、高温】
(2)大。【大树、大雨、大人物、大问题】
(3)老。【老人、老手、老地方、老问题】
3. 动词的语义变化:词与不同宾语搭配时,可能表达不同的意义。
(1)看。【看书、看电影、看病、看朋友】
(2)做。【做饭、做作业、做生意、做决定】
(3)跑。【跑步、跑腿、跑车、跑题】
4. 名词的语义变化:名词与不同修饰语搭配时,可能表达不同的意义。
(1)书。【教科书、小说书、电子书、参考书】
(2)车。【汽车、火车、自行车、购物车】
(3)人。【好人、坏人、名人、工人】
5. 成语或固定搭配的语义变化:成语或固定搭配中的词语意义会随着整体语境变化。
(1)风雨。【风雨无阻、风雨同舟、风雨如晦】
(2)天地。【天高地厚:指恩情深厚;天翻地覆:指变化巨大;天南地北:指距离遥远。】
(3)水火。【水火不容:指对立无法共存;水深火热:指处境艰难;水火无情:指灾害无情。】
6. 网络用语中的语义变化:网络用语中,词语的意义常常随着搭配词语的变化而变化。
(1)躺平。【躺平青年:指拒绝内卷、追求简单生活的年轻人;躺平主义:指一种消极应对生活压力的态度。】
(2)内卷。【职场内卷:指职场中的过度竞争;教育内卷:指教育领域的过度竞争。】
(3)打工人。【打工人语录:指普通劳动者的自嘲语录;打工人精神:指普通劳动者的奋斗精神。】
【特点】出其不意:拈连式换义通过词语的意外转换,打破了常规的思维模式,给人以新奇感。
前后呼应:转换后的词语不仅在意义上有所联系,而且在上下文中形成了和谐的呼应,增强了语言的表达力。
激发联想:通过词语的巧妙转换,激发了读者或听众的想象力,使语言更具深度和魅力。
在小说、诗歌等文学作品中,作者常用拈连式换义来增强文本的表现力,使语言更加生动有趣。在日常对话中,适当的拈连式换义可以使对话更加自然和有趣,增加交流的趣味性。
【总结】
“义随‘伴’换”体现了语言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同一个词在与不同词语搭配时,可能会表达不同的意义。这种现象不仅丰富了语言的表达,也反映了语言使用的复杂性和动态性。理解这一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掌握语言的细微差别和表达技巧。总之,拈连式换义是一种富有创意和表现力的修辞手法,它通过词语的灵活转换,为语言带来了更多的趣味性和深度。
(1)“改”字的换义:在词语“改缺点”中,“改”指的是“改正”,而在“改天”中,“改”则是指“改换”。【这种同一词在不同语境下含义的转换,既保持了词语的连续性,又增加了语句的趣味性。】
(2)“单”字的换义:在词语“下单”中,“单”指的是“订单”,而在“脱单”中,“单”则是指“单身”。【这两个“单”字在同一语境下的互换使用,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和幽默效果,同时也反映了语言的多义性和灵活性。】
(3)男生见面就发烟,女生见面就发朋友圈。【从“发+烟”到“发+朋友圈”,信手拈来,巧妙连接,因此可以视作广义的拈连。这个连接,是以“发”为轴心,“转”换搭档;并且,“发”在换掉搭档之后,其含义也跟着发生了跳换——前“发”是“派发”的意思,后“发”是“发布”的意思。】
(4)你们一个个晒车晒吃晒旅行晒娃,而我晒得乌漆麻黑。【以“晒”为轴心,用多个老搭档:车、吃、旅行、娃,共同“拈”出一个新搭档:黑,彷佛共享经济——姑且称之为约拈。前后两个“晒”的意思分别是阳光照射。】